张文辉
“文”辉乱弹
蔡斌挂帅的中国女排首次欧洲征战之旅,三天内两负日本,赛后从教练到队员,大多对输球轻描淡写。蔡斌直言,碰谁都输的日本能赢我们“真奇怪”;队长魏秋月坦言今后打日本还是很有信心,因为“我们整体实力比她们强”。
真让人不解,一支8战6负、5场输了0比3的日本队,却能在中国女排身上连赢两场,这让蔡导口中的“打欧洲强队较有心得”变得索然无味,两场败仗让球迷不禁疑虑重重:女排的对手们,难道仅仅在欧洲吗?输给日本,难道仅是一场意外?
郎平之后的中国女排,一直靠副攻打天下,副攻手的高度,也由张蓉芳时代的1.74米直蹿到现在赵蕊蕊、薛明的接近2米。高度决定力度,所以中国女排在打欧洲队时副攻不吃亏,但是高度又制约了速度,所以打日本、韩国等亚洲队时副攻也要当主攻。现在的中国女排,遇到巴西、意大利这样能强能快的球队,基本没招。间或遇到日本、韩国这种打不死、跑得快的牛皮糖球队,也会阴沟翻船。
女排的发展潮流,是“大型化、男子化、速度化”。与老女排相比,新女排在前两项中做得不错,在身高、发球、后排进攻等环节,远胜老女排,但在中国女排赖以成名的“快速多变”这一领域,传家宝似乎有失传的危险。还记得吗?周晓兰的单脚背飞曾直接将球扣在日本队员脸上,那时的中国女排,比所有对手都快那么一点。而现在,我们只能与欧洲队斗快,在日本队面前,我们的队员“脚下都像长了根一样动不了”(蔡斌语)。下肢不稳就容易动作变形,即使上半身练成铁打的金刚,也是“变形金刚”。
蔡导已经意识到队员脚下移动慢是一大弱点,这是女排多年来追求力量的后遗症。其实从近10年来与日本、韩国等亚洲队的交手中,就可看出中国女排的软肋:下肢不稳,不怕重扣只怕轻吊。所以我们不怕俄罗斯那样的高举高打,对日本队的小快灵反而有点头疼。与其斤斤计较于女排的一两场败仗,与其质疑蔡导的用人,不如多花些时间思考:新女排如何解决高快结合的问题,如何重拾“快速多变”的优良传统。
·张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