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回顾首都体育馆建成前后故事 设计创技术之最(组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6月17日01:55  新京报

  

  1.北京奥运前夕,首体又一次装修。(新华社 罗晓光摄)

  2.现在的首体内部,只有天花板还依稀有1968年的影子。

  3.首体的最后一任馆长李朝志,之后首体改名为冬运中心。

  4.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熊明是首体的设计者。

  1962年,国际奥委会宣布不承认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第四届亚运会,并在次年宣布不定期禁止印尼参加奥运会。时任印尼总统苏加诺提议举行新兴力量运动会,希望能够创建一个国际奥委会之外的独立体育运动。为了安抚因参加新运会而被取消参加奥运会资格的国家,中国出面举行一些单项新兴力量运动会,并在1964年决定接替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举办第二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北京为此紧急开工修建一批体育设施。

  破土 规划选址原是动物园养鸽子的洼地

  此时的北京城内,南城有位于龙潭湖畔的国家体委所在地和北京体育馆,东郊有为了第26届世乒赛兴建的工人体育馆。在西北部建设一个体育馆,不仅为了迫在眉睫的新兴力量运动会,还可平衡全市的整体体育场所分布。

  “最初的选址是在现在的西单路口,报到周总理那里,总理说西单是交通枢纽,在这建体育场,会增加交通负担,而计划选址地有很多平房,需要拆迁很多户,对正处在困难时期的国家不适合。第二个选址是在现在的民族文化宫对面,又被总理否决了,因为这里依然是民房集中区。”首都体育馆的最后一任馆长李朝志,1953年就参与了北京体育馆的建设,以及西山射击场的筹建,1966年时,他以国家体委的干部身份,作为甲方代表,被派往北京动物园的西侧,在周恩来总理敲定的这块原来动物园的养鸽子的三角地,筹建首都体育馆。

  同时,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的一批设计人员到现场设计,张百发率队的北京三建也开往工地,建设直到1968年3月首体全部竣工。

  “馆址选在了城市西北角,布点合理,同时为城区边缘,但交通方便,利于组织人流。那里原来就是洼地、水塘,选作建筑用地,不用拆民房,也不占用农田。”原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总建筑师熊明如是说。他参与设计了工体和首体,“工体开功绩之先,首体建筑设计创技术之最……”

  设计 首体创技术之最

  “那时全社会批判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提出了二月提纲,我们这时一直在现场做设计,一直住在现场,包括设计室主任周治良以及负责结构的余家锡、汪熊祥,负责设备的杨伟成、吕光大等,我们除了被要求回建院参加批斗会,其余时间都住在工地上,外面抓革命,我们促生产,心底也都想避开那些批斗会、整人———”

  熊明说,当时的设计就考虑到体育馆不仅满足体育赛事需要,还有政治活动、大型集会、文娱表演等多功能使用。后来李朝志总结首体41年来的发展时说,在建成的头十年里,首体的确担当着第二个人民大会堂的功能。

  首体的室内设施凝聚了设计者的匠心,首体是国内第一个拥有钢网架结构的建筑,整个屋盖支撑在四周64个柱顶支座上,用钢量却只有每平米65公斤,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

  除此之外,装配式活动看台、活动木地板、冰场制冷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等都是国内自行设计施工的。熊明还记得当初设计工体的大风道时,本来要在四个风道口上写上和平、友谊、团结、进步的字样的,可最后被否定了,说这是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所以改成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的题词。

  首体二层的观众入口上方题有毛主席的诗词,一首是《沁园春·雪》,一首是“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的《满江红》,“除了拥戴领袖毛主席外,千里冰封和冰球场有点意境相通,苍蝇碰壁则是在反对苏修。”熊明解释当年馆内为数不多的装饰。

  建设 晚上武斗用的笤帚白天又被还回来了

  “老工人的觉悟就是高。在当时那么乱的情况下,他们坚持完成的首体建设工程质量非常好,直到奥运会改造时,一点裂缝都没有。”76岁的李朝志回忆起当年首体工地的建设情景说,“首体完全是自力更生的产物,也是文革的产物。”

  响应当时“抓革命,促生产”的号召,每个单位都分成两派斗革命。李朝志记得当时体委工作都瘫痪了,他都没法履行职责汇报工作。工地没事的时候,他和其他体委的干部就到北大去听批斗王光美,去中南海看大字报。

  承建的施工单位北京三建的工人有上千人,分成两派,一派保他们的经理张百发,一派斗张百发,每天白天生产结束后,一派在首体南门搭台子,一派在北门搭台子,就是所谓的天派、地派,文斗、武斗齐上阵。并要求甲方国家体委的干部表态。

  “晚上武斗时工地上的笤帚都被扛走了,可武斗完了后,这些工人会将笤帚分毫不差地送回来,他们斗是斗,可纪律依然严明,建设起码继续进行。”这就是所谓的工作上要相互合作,吃饭时彼此避免接触,工作结束后,彼此进行恶毒的攻击,造成单位派系斗争的尴尬形势。甚至现在首体旁边的警卫部队楼,就是当年首体建成后,两派斗争得很厉害,给中央文革委员会写信后,由军队来保卫首都体育馆,实行军管的历史遗物。

  1968-1978 第一次看冰球赛要不要穿棉袄

  北京地方志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田颖男负责编撰体育志,他至今还能回忆起60年代自己在首体看的第一场比赛,那场比赛是与东欧国家的一场冰球赛,“首体是我们国家第一座室内冰球场,举办了很多场花样、速滑和冰球这三大项冰上赛事,在这之前,冰球队夏天就在室外进行常规性训练,没有冰上活动,冬天拉到东北去训练。所以能去看冰球赛,还是夏天去看,大家都很稀罕,座无虚席,去之前还讨论要不要穿棉袄。”

  这是建馆后的十年里为数不多的体育比赛。李朝志将首体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1968年至1978年)的十年里,基本上以政治活动为主,报告、传达文革精神。当时体委也没有体育队去参加国际比赛,第一场体育比赛是什么已经在记忆中模糊,只剩下亚非、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和国内五项运动会的零星记忆。

  开馆后的首体内部,大厅里悬挂着毛泽东像,北部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运动员的照片,南边最好的位置上新华书店在卖红宝书,主席台上的一排红旗中挂着主席像。

  “首体从设计到选址都是周总理拍板的,建设时他也来视察过好几次,甚至指定了停车场位置。亚非拉乒乓球赛时他场场都来,并将票价定为1毛、2毛和3毛,这个票价后来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李朝志回忆说,当时一旦有比赛,也基本上由北京市、中央机关、军队和体委四个系统分票,单位拿着介绍信来首体交钱,不卖个人票。

  “首体1968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印象最深的是1969年1月25日,毛主席来这里接见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四万名红卫兵,还有在首体传达九大精神。”李朝志记得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场面的纪律严明,毛主席接见完两万人后,先进去的这两万人迅速离场,另两万人迅速入场,瞬间大挪移了两万人。

  尼克松访华、斯里兰卡赠给中国一只大象,都是在首体建成的第一个十年里完成的。1974年1月25日,四人帮在首体召开了国务院系统近两万人参加的“批林批孔”动员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上,江青点了首体名字的题写人郭沫若的名。

  大城记所有文章内容未经允许违法转载必究责任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