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排在中国国际女排精英赛中连续夺得河南漯河和江苏昆山两站冠军,从漯河站王一梅的接应蜕变和副攻丰富的进攻手段抢眼,直到昆山站的锻炼新人成效显著,中国女排在主帅蔡斌的带领下逐步走上正轨。
亮点一
板凳深厚 替补出色
通过在两站比赛中首发阵容没有变化以及换人相对固定,不难发现目前最为稳定的首发阵容——即主力阵容实际上已浮出水面,中国队此站的首发阵容除了自由人由王茜换下张娴之外,其他人员没有变动:主攻楚金玲、李娟,副攻薛明、马蕴雯,接应王一梅,二传魏秋月。这也标志着新一届国家队整体框架基本构建完毕。总的来说,中国队在战术体系中的主动变化在本站有所体现,即便亮点不突出,但这种求新求变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昆山站的比赛最大的亮点是非主力阵容的锻炼价值,在此站的每一场比赛中,蔡斌都极力寻找换人的机会,在漯河站只有赵燕妮和殷娜有机会上场,而此站所有队员均有亮相。中国队除了用王茜顶替张娴出任主力自由人之外,副攻徐云丽在与多米尼加的比赛中替补登场表现惊艳,主攻新秀惠若琪和接应赵燕妮则在与古巴队的交锋中有过抢眼表现,殷娜三场比赛均替补一传表现不够稳定的楚金玲出战,副攻尹萌和二传沈静思也偶有出场机会。从实战来看,除了个别位置之外,中国队的主力和替补选手差距并不是特别明显。替补选手实力相对均衡、与主力队员实力相差不多也为中国队针对不同对手在阵容和打法上做出调整提供了可能性。
亮点二
立体进攻初具雏形
蔡斌上任伊始就曾多次表示,将把立体进攻引入进攻体系中,其代表性的亮点就是王一梅在接应位置上进攻时弧线压得更低,速度更快;同时强调把后排进攻的被动化为主动。此次比赛中国队的确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执行的,而训练中,蔡斌也安排后排进攻的专项训练,在实战中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后排进攻方面,中国队主攻和接应队员也在比赛中刻意地追求多打一些后排,但实战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命中率也不算高。一方面48天的训练对于队员们熟练掌握一种新技术还显得时间短了一些,另一方面首次在国际赛场亮相,心态紧张也会制约技术动作发挥。在接应位置上,王一梅终于顺利登场,不过两站表现并非尽善尽美。
亮点三
双塔竞争最为激烈
副攻薛明可谓全队表现最为抢眼的球员,她在三号位的进攻战术多、效率高,近体快、短平快和时间差等变化多端,在蔡斌的新战术中与二传魏秋月的配合得心应手,也是全队适应新帅“全面快速”战术最好的球员。马蕴雯除了二号位背飞依然凶猛,她的发球在这几场比赛中也让人印象深刻,连续破攻直接得分的能力有很大提升,只是在与二传的配合上不如薛明流畅。而徐云丽以往背后快球进攻节奏的问题改善了不少,虽然仍然存在着启动过慢和步伐凌乱的问题,但是至少扣球成功率能够维持在比较稳定的状态。此外,以往擅长的三号位短平快和近体快进攻,在二传魏秋月的高效组织下体现出高点杀手的风采,充分发挥出扣球力量大的先天优势。在中国女排目前的阵容中,在副攻位置上,薛明和马蕴雯的作用在目前这支国家队中已经属于相对的核心,但是昆山站徐云丽的异军突起,不难让人看到副攻位置上的竞争逐渐激烈起来。
特派记者 赵晨彦(本报昆山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