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佳欢
前天的全国射击射箭重点城市联合会射击比赛,东莞体育运动学校的小队员,一举夺下了五枚金牌,东莞也高居本次比赛的金牌榜榜首。
实际上,东莞的青少年射击一直都是全省的“龙头老大”,去年的省锦标赛,东莞便有十枚金牌入账,夺得第一名。作为一个二级城市,东莞为何能在青少年的射击项目上屡创佳绩?昨日,记者走访了市体校,探寻他们成功的“秘笈”。
特色 90%的选手是本地人
下午3时,窗外,骄阳似火。
射击馆内,16岁的麦凤怡,一动也不动地扛着重达11斤的气步枪,她的身后,张东教练不时喊上几句:“累了就稍微放松一下。”
但是,麦凤怡与她的队友,仿佛没有听到教练的叮嘱,这么枯燥的一个动作,麦凤怡一站便能站一个小时,要知道,她不仅要扛着11斤的枪,就是身上那厚厚的射击服,便能捂出她一身汗。
在这次全国重点城市射击比赛,麦凤怡拿了两块金牌(女子小口径步枪3×20项目以及女子10米气步枪40发项目),不过她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放假机会。“很快(8月份)就要举行省锦标赛了,教练说不能有放松。”眨着大眼睛,16岁的麦凤怡极具灵气。
麦凤怡是长安人,2006年的市运会,麦凤怡被长安镇的教练相中,她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射击两个月,结果竟然在市运会上拿了个第二名。“一开始是觉得射击很酷,后来越练越来劲。所以当体校的老师问我是否愿意到体校训练时,我一口就答应了。”麦凤怡说。
“基本上所有的队员都像麦凤怡一样,一开始是因为兴趣,在镇上的射击网点接触了射击,后来我们经过挑选,把一些较有天赋的小孩,集中到体校进行系统的训练。”张东教练说。
令记者惊奇的是,与许多项目大力引进外来运动员不同,市体校练习射击的小运动员,竟然有90%以上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
秘笈 练射击的孩子有几百人
90%的选手是土生土长的东莞人,与依赖“引进队员”的其他项目相比,射击队算是一个特例。
东莞位于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许多家长都不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去体校训练,这也导致了东莞许多体育竞技项目,在选苗子时遇到了瓶颈。但是,射击队的教练仿佛没有这方面的烦恼。
“我们市大概有十个左右的射击网点,长安、石碣、大朗、桥头等镇都有网点,这些网点给当地的学生提供了练习射击的机会,有不少小孩都是对射击有兴趣,平时上完课去练一练。市里面每年都会举行两次射击锦标赛(夏季和冬季),还有四年一次的市运会,我们就在这些比赛中去寻找有天赋的小孩。”市体校副校长王峰说。
在王峰看来,正是这种“梯级造血”工程,使得市体校的射击队,一直都能挑到不错的苗子。王峰表示,现在在镇区网点练习射击的小孩,“估计得有几百号人。”
投入 两只步枪就要四万元
小队员到了市体校之后,才真正开始系统的训练。从课余兴趣到把射击当成“事业”,教练如何引导小队员适应这个转变,成了重中之重。
“我们现在六个教练带七支队,这些教练都是我们在各个省市给‘挖’过来的。比如主教练张东,他原是西安的教练,带出了不少好队员,所以我们就把人家请过来了。”王峰说。
王峰认为,除了教练好、苗子好之外,还有另一个关键点。“市里头重视和支持啊!我们有50多名队员,像麦凤怡这样练步枪的队员,射击服一套是6000块,两支步枪四万块,还有鞋子、枪架等,这个投入可不是小数目。”
市体育局、市体校和镇街网点,这仿佛形成了东莞青少年射击的“铁三角”,正是在 “铁三角”的努力下,现在市体校大约每年都向省队、解放军队输送三、四名队员。“麦凤怡,蔡浚龙等几个在这次比赛中拿金牌的队员,都会在全运会结束后进入省队集训。”王峰透露说。
除了省队,国家队也有“自家人”,刚刚在射击世界杯德国站及意大利站中连获男子50米步枪三姿金牌的何兆辉,便是从市体校往上输送的运动员。除了何兆辉,由市体校培养的李佩璟、王旭也在国家队集训,他们都正为下一个奥运会周期努力着。
或许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他们便能为东莞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