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年的他们声名不逊刘翔姚明--记朱建华和他的教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6月03日15:35  新民晚报

  一、平地飞起的新星

  赵雨薛莉莎

  我国十九岁的跳高新秀朱建华,在今年第九届亚运会上跳过了二米三三的横杆,又一次把他自己创造的二米三二的亚洲最好成绩提高了一厘米。这条消息,不仅轰动了整个亚运会,还引起了世界体坛的关注。

  人们赞扬朱建华,因为他具有一往直前的锐气。从去年六月到今年十二月一日,仅一年半时间,在他的训练日记上记载着四破亚洲纪录的光辉成绩: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东京第四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上,成绩二米三十,打破了倪志钦保持十一年的二米二九亚洲纪录。

  一九八二年六月,在北京国际田径邀请赛上,成绩二米三一。

  一九八二年八月,在上海“金雀杯”田径赛上,成绩二米三。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在新德里第九届亚运会上,成绩二米三二。

  他每破一次纪录,虽然仅比上一次提高一厘米,但这是高水平上的一厘米。它好比百米赛跑,在十秒的水平上,再要提高零点一秒,也是非常艰巨的。

  如果翻开世界跳高名将的纪录卡来看,朱建华的成绩也是少有的。美国名将斯通斯,从一九七三年打破了倪志钦保持的二米二九的世界纪录后,虽然也三次更新纪录,但却花了三年多时间。苏联跳高好手亚辛科,在以后的两年中,又两次打破世界纪录,成绩也只有二米三四。而现在的世界纪录保持者、东德运动员韦西格,在一九八○年八月一日创造了二米三六的世界新纪录后,今年的成绩还没有跳过二米三三呢。

  朱建华不到二十岁,正处在最佳年龄和最佳竞技状态中。在最近举行的一次训练工作会议上,国家体委副主任徐寅生赞扬朱建华的出色成绩将是打开我国田径运动新局面的突破口。它不仅是一个好成绩,还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和创造性的才能。

  这颗平地飞起的新星是怎样出现的?朱建华是怎样成长起来的?这正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推荐理由

  上世纪80年代,跳高名将朱建华的声名绝不会弱于现在的姚明、刘翔,他是那时的中国体育迷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

  1983年6月11日,在我国第五届全运会跳高预赛上,朱建华以2.37米成绩打破当时民主德国运动员韦西格保持的2.36米世界纪录,成为我国继郑凤荣、倪志钦之后第3位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3个月后的全运会决赛上,朱建华以2.38米的高度再破世界纪录;1984年6月10日,朱建华在德国又以2.39米的高度第3次刷新世界纪录……一年内三破世界纪录,这对于很少在国际田径比赛中创造佳绩的中国运动员而言,当属空前之举,朱建华因此被称为“跳高王”,风头之盛一时无两。

  新民晚报对朱建华的报道具有前瞻性,因为在他破世界纪录前半年,本报就于1983年1月6日至11日,在体育版的《名将成功史》栏目中,连续6天以连载报道的方式,全面解读了朱建华的成材之路。以连载方式报道著名体育人物,当初新民晚报的这组报道算是开了先河,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作者自述

  ■薛莉莎

  其实自从1981年开始,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就开始崭露头角了,他从1981年6月到1982年12月,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四次打破跳高亚洲纪录。以当时中国的田径水平来说,冲出亚洲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朱建华成绩就显得特别突出,而且他当时还不到20岁,可谓前途无量。

  朱建华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又是怎样冒尖的?这都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当时我正好负责报道田径,而且和朱建华以及他的教练胡鸿飞都非常熟悉,我有责任和义务为读者作出解答。因为当时的晚报体育版很少,而且文章一般都限制在几百字,所以决定采用体育新闻报道中非常少见的连载形式,来全面报道朱建华成功的幕后故事。

  这一系列以《朱建华和他的教练》为题目的专题报道登出不到半年,朱建华开始震惊世界,从1983年6月到1984年6月,他在12个月内三破跳高世界纪录,最终成为一代跳高名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