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站比赛中能够发现,中国队已经具备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首发阵容,主帅蔡斌所强调的立体进攻体系也具备了一定雏形,只不过亮点还未能很好体现,仍然需要在训练和实战中进一步磨炼。
人员配备基本稳定
本站中国队首发阵容相对固定,分别为:主攻楚金玲、李娟,副攻薛明、马蕴雯,接应王一梅,二传魏秋月和自由人张娴。三场比赛,主帅蔡斌对于这套阵容的调整主要集中在主攻和接应位置上。其中首场与多米尼加队的比赛,主攻楚金玲和接应王一梅分别被殷娜和赵燕妮替换;次役收官阶段楚金玲被河南小将霍萱换下;第三战的人员变化则在于当楚金玲轮换到后排时被殷娜换下,强化一传,尹萌的上场也仅仅为发球的调整。
通过首发阵容没有变化以及换人相对固定,不难发现目前最为稳定的首发阵容——即主力阵容实际上已浮出水面,也标志着新一届国家队的整体框架基本构建完毕。在这套阵容中,主攻位置的两名队员李娟和楚金玲均处于当打之年,经验丰富;接应二传王一梅始终是蔡斌期待的战术亮点。副攻线是中国队在本站表现最为突出的,薛明三场比赛分别得到21分、16分和14分,连续三战位居全队之首,马蕴雯也贡献了11分、8分和11分。此外二传魏秋月和自由人张娴也凭借其在上届国家队积累的经验牢牢把握住首发位置。
立体进攻具备雏形
蔡斌上任伊始就曾多次表示,将把立体进攻引入进攻体系中,其代表性的亮点就是王一梅在接应位置上进攻时弧线压得更低,速度更快;同时强调把后排进攻的被动化外主动。本站中国队的确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执行的,而训练中,蔡斌也安排后排进攻的专项训练,但实际上在实战中的效果却并不理想。
后排进攻方面,中国队主攻和接应队员也在比赛中刻意地追求多打一些后排,但实战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命中率也不算高。这一问题在首场与多米尼加队的比赛中表现得比较明显。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48天的训练对于队员们熟练掌握一种新技术还显得时间短了一些,另一方面首次在国际赛场亮相,心态紧张也会制约技术动作发挥。
在接应位置上,王一梅终于顺利登场,不过表现并非尽善尽美。首场比赛王一梅在接应位置只打了一局半,得到3分,也没有体现蔡斌要求的“进攻弧线压低”的特点,主要在于太想打好,反而没有掌握好如何发力。次役,王一梅状态有所回升,得到11分。与古巴队的焦点之战中,王一梅得到13分。虽然王一梅在接应位置上的表现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发挥出最大威力,但并不能凭借这三场比赛就否定蔡斌的战术思路,毕竟王一梅的表现在本站比赛呈现了上升势头。通过三场比赛,中国队在进一步模糊了主攻和接应两个位置的差异后,强攻手段有了丰富的变化,这都是以往所难以见到的。
总的来说,中国队在战术体系中的主动变化在本站有所体现,即便亮点不突出,但这种求新求变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