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射击运动专家:确有天才一说 陨落很多切忌被捧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5月22日07:05  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门天清

  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参加世界大赛,入选国家队仅有3个月的何兆辉昨日就夺得国际射联世界杯德国站的男子步枪三姿的金牌,并打破了全国纪录,年仅20岁的他赛后被媒体兴奋地称之为“射击天才”。

  作为每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夺金大户,射击一直为国人关注。而在中国最弱项男子步枪三姿上,何兆辉的横空出世自然带给人不少的惊喜。何兆辉难道真是天才?射击界真的有天才吗?天才明星会不会成为流星?就此话题,记者昨日采访了著名射击运动专家毕龙树。

  确有射击天才一说

  毕龙树是我省女子步枪运动员,曾在1957年入选国家射击队,退役后任省射击队教练,从1981年开始从事射击和运动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射击天才的话题,她表示:射击界确实有天才一说,她就见过不少天才。比如许海峰,1984年奥运会前,毕龙树曾以专家的身份给许海峰做过综合测试,“那么嘈杂的环境,许海峰没有受到任何干扰,心理素质超稳定。”毕龙树认为,射击天才至少有两大条件,一是天生心理素质好,胆大心细,粗中有细,二是有“枪感”,第一次拿枪就有感觉,是种天生的人枪合一的感觉。“坦率地说,射击运动在选材上确实是要挑选天才型选手,这样有利于后天的培养。”

  天才陨落的也不少

  在经历长达30多年的射击运动的一线研究后,毕龙树也坦承:她确实见过不少天才型的选手只冒一次头就不见了。年轻选手成名早,更多是依靠天生的枪感,但之后却忽视基本功的训练,“这就好像房子的地基不牢,经不起轻微的地震,一震就垮。”“80年后出生的选手很聪明很有灵气,但一般基本功不扎实,不管是什么水平,都要经过艰苦的训练,想要练得真功夫,需要用时间去积累,要耐得住寂寞。”在这一点上,前苏联射击界的办法是,就算是个天才,也不让他出去比赛,而是在家苦练基本功,两三年后,再去比赛,一直都可以保持高水平到三四十岁,运动寿命很长。而国内在这方面做得不足。

  天才可能被“捧杀”

  对于近些年一些媒体对于年轻选手的追捧,毕龙树并不认同,她认为年轻运动员很难顺利跨过这一关。比如说赵颖慧,19岁就夺得世界冠军,也曾被称为“射击天才”,三次参加奥运会都被寄予厚望,但大都空手而归。赵颖慧因此成为中国运动员“心理素质差”的代名词。

  当然,“捧杀”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关键还在于运动员自身如何应对,更在于训练是否科学,基础打得牢不牢,“这点很重要,不然天才也会被练废。”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09射联世界杯专题 

更多关于 射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