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乐观的评论家大概也很难想象到,中国队会以全胜而且不失一盘的战绩在广州实现苏迪曼杯的“三连冠”。虽然距离当年的苏杯“四连冠”伟业还相差一步,但没有多少人会怀疑,追平甚至超越昔日的成就只是时间问题。
有数据为证,近三届中国羽毛球队一共在苏杯上出场15次,居然仅在2007年由林丹输给李崇伟一回。这样的优势让人为之侧目。要知道昔日的四连冠时代,中国队动辄出现3比2险胜的场面,优势远不如现在这么夸张。
但客观而言,在苏迪曼杯上的绝对优势和中国队在羽坛的地位不能完全画等号。事实上,虽然中国的整体实力各队只能望其项背,但并不是所有单项都能站在世界之巅。然而,最终的事实就是中国队从小组赛开始“零封”了所有对手!可以说苏杯的赛制使得中国队和各国的实力对比优势被稍稍放大了。
最值得一提的是蔡赟/傅海峰组合,回顾苏迪曼杯的历史,还没有一对像他们这样能够在所有出场的比赛保持全胜的组合!即便是如日中天的林丹和他们相比,胜率也要甘拜下风!除了2007年半决赛和决赛、2005年半决赛因为中国队提前3比0取胜,没有出场外,风云组合保持了惊人的三届12场比赛连胜纪录。无论是奥运会、世锦赛、汤姆斯杯,风云组合都没有如此风光过,在技战术和实力并没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全胜,仅仅是靠澎湃的求胜欲和过人的斗志?难道奥运会、汤杯就不需要?或许真的是苏迪曼杯独特的“气场”能够让风云为之变色?
苏杯的赛制其实就是“尖子生”的对抗,目前中国的5个单项的一号人物悉数联手出阵,确实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但这种赛制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女队情况还不错,男队则不然,到了奥运会、汤杯、世锦赛上,林丹和蔡赟/傅海峰之后,中国男队的整体厚度如何?男单的鲍春来、陈金和男双的第二第三双打,显然不能让人过分乐观。这次中国队打到淘汰赛,还是依靠一些老面孔。年轻队员虽然在公开赛上有些发挥,但是到了真正大赛,心态方面的问题还是需要警惕。
目前,中国队的最大优势还是举国体制。在队员天分相当的情况,举国体制下的尖子生因为可以心无旁骛,往往能够达到更高的竞技水准。举国体制带来的后勤方面的保障和准备,别说欧洲对手想都不敢想,就算是亚洲的几支传统强队也要甘拜下风。但这个优势和战绩之间并不能想当然地画等号。
无论如何,羽毛球的现状还是足以让看台上的蔡振华颇有些感慨——虽然中国队的苏杯战绩如此辉煌,但至少还不用担心国球遭遇的尴尬,不需要“养狼”。决赛中,除了林丹完胜朴成焕之外,韩国的混双和男双都有胜机,而这种“不甘心”和世乒赛上对手们的“望峰息心”是完全的两个概念。期待复仇,期待东山再起,是羽球各强国在下届苏杯开战前的心声,而对于羽毛球运动而言,这自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