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惠娟:为女排贡献青春
1992年的巴塞罗那,当苏惠娟重新站在奥运会赛场上的时候,她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弥补四年前汉城奥运会上的遗憾……
10年前,18岁的苏惠娟刚刚从地方队进入国家队。一站上国家队的训练场,苏惠娟就体会到什么是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在一次日常训练课中,主帅袁伟民对苏惠娟没有去救一个即将出界的球相当不满意,便暂停训练,给苏惠娟开起“小灶”来。在全队的注视下,袁伟民沉着脸,手中抛出的球也是线路刁钻,古怪。苏惠娟滚翻、鱼跃着努力地去救每一个球,累得在地上趴了一分多钟。苏惠娟以为自己再也爬不起来,可是袁伟民严肃的教导声让她再次振作精神。“当时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拼了!”回忆当年,苏惠娟对袁伟民的那句“不去努力,怎么知道救不起来”的话依然记忆犹新,也让她第一次明白了顽强拼搏的意义。
1983年,中国队前往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参加友谊赛。一下飞机,女排姑娘们按照惯例直接从机场前往体育馆训练。几个前滚翻下去,饿着肚子的苏惠娟猛然感觉胃部不适,冲进卫生间就吐了起来。当队医问她的时候,苏惠娟用凉水冲了冲脸,只说了两个字——“没事”就重新回到训练场上。凭借着锻炼出来的拼劲,苏惠娟也如愿获得了洛杉矶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1984年奥运会夺冠,1988年却遗憾收铜。1992年,28岁的苏惠娟本来已经打算退役,可是当时的主帅胡进却找到她,希望这位有经验的二传能够留下来,为年轻的中国女排起到传帮带的作用。毅然留下来的苏惠娟毫无怨言地投入到自己的第三次奥运会备战中去。10年国家队生涯,“老球骨”苏惠娟真真正正地把最宝贵的青春都奉献给了中国女排。
赖亚文:主帅心中的冠军
她在中国女排的作用,是任何一个队员都不能替代的。这是郎平对赖亚文的评价。
和苏惠娟相似,赖亚文作为队员,在中国女排一呆也是10年。作为一名副攻手,赖亚文在比赛中往往难以像主攻、二传那样风光,但是赖亚文的默默拼搏和奉献也看在每一位带过她的主教练眼中。
参加了三次世锦赛的赖亚文原本打算在1998年世锦赛上和队友为冲击冠军放手一搏,可是大赛之前,赖亚文却突然被诊断出得了急性黄疸肝炎。在与病魔的顽强斗争中,“蹲”了“68天禁闭”之后,积极配合治疗的赖亚文重新回到了训练场上。“我有一种信念,我一定要打!”
考虑到赖亚文的身体,1998年世锦赛拉开战幕时,郎平并没有安排赖亚文担任主力。可是在第一阶段小组赛中,关键时刻上场的赖亚文屡屡帮助队伍转危为安。中国队一度在负于韩国队后局势相当不利,这时候赖亚文挺身而出,主动请战。赖亚文对郎平说:“郎导,我们要完成冲进前四的任务,你一定要把我放在主力的位置上,都到这时候了,你不要再考虑我的身体!”
半决赛,中国队面对同样年轻但身体素质优异的俄罗斯队,郎平特意布置赖亚文拦防对方的进攻核心队员阿塔莫诺娃。28岁的赖亚文在场上跳跃、翻滚,把自己的身体置之度外,帮助中国队战胜对手闯进决赛。最终在决赛中,中国队负于如日中天的古巴队,知道这可能是自己最后一场国际大赛的赖亚文哭得异常伤心。10年的国家队生涯,赖亚文屡获银牌,始终没有弥补世界冠军的遗憾。看到赖亚文如此难过,郎平紧紧搂住她的肩膀,深情地说:“在我心目中,你就是一个世界冠军!”
小老虎:进国家队也“胆怵”
虽然孙玥的运动生涯也有没有夺得世界冠军的遗憾,但她依然是中国球迷深深喜爱的一个运动员。这份喜爱不仅来源于她姣好的面容,更多的是来自她在场上那份顽强的斗志和拼搏精神。正因为这个“拼”字,让她有了“小老虎”的昵称。可是“小老虎”在刚刚进入国家队时,也有“胆怵”的时候。
1991年,18岁的孙玥跟随刚刚打完城运会的江苏队回到南京。回家还没有休息几天,江苏队的王建华教练就让孙玥准备去北京。“去北京干什么?”还是一个小孩子的孙玥疑惑了,因为她对于入选国家队这件事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当教练告诉孙玥,国家队的调令已经下发的时候,孙玥在潜意识里突然对去国家队充满了恐惧。“她们水平都那么高,我这么差,明年就是奥运会了,就算我去了也参加不了。我想等奥运会完了再去好吗?”孙玥问王建华。
孙玥的这番话让王建华哭笑不得。在知道自己铁定要去国家队报道了,孙玥却不止一次偷偷地哭泣。当母亲在车站送别的时候,火车缓缓开动,看着生活了十八年的家乡越来越远,孙玥终于大哭起来。
到了北京,和蔼的教练与关爱的队友慢慢地消除了孙玥的恐惧感,不服输的性格也让孙玥在训练场上投入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孙玥的心理也不断成熟起来。“进入国家队以后,我就开始觉得,不仅要打好排球提高技术,更重要的是我已感觉到我所肩负的责任。虽然我只是以试训的身份进入国家队,但我依然感到很光荣。从这个时候开始,我的头脑中有了个念头:我想留在这里。”
“小老虎”终于擦干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