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具有浓郁的英伦风情,低缓、高雅、绅士的风格很符合英国的品位。这项据说是英军军官当年在印度发明的运动,一直在英联邦国家流行,打上了深深的“大英帝国” 的烙印。
正因为如此,斯诺克在体育商业化浪潮的今天,显得有点孤芳自赏。该项运动的王牌奥沙利文直言斯诺克成为“垂死的运动”,希金斯则怪罪世界斯诺克协会,推广斯诺克运动不力。
如今,斯诺克终于要低下“高贵的头”。本届谢菲尔德世锦赛将首次试验六个红球的Super6s赛制,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席沃尔克爵士有意将世锦赛举办地移师海外、增加新的挑战赛和排名赛……一场变革之风突然刮起。
这股改革风将对中国第一、第二号斯诺克高手的丁俊晖和梁文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对斯诺克运动日益崛起的中国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还是听听丁俊晖和梁文博的看法:
赛制改革
问:本届谢菲尔德世锦赛还将试验六个红球的新赛制,这对你们会有什么影响?
丁俊晖:(笑) 如果我打,我可能会不大习惯。因为球太少,大家水平就更拉近了一点。球多的时候,你打五、六个球,你还不能赢,因为还有七、八个在台面,对手还有机会赢下这局。六个红球的话,你能打进五个就赢了。一般来说,大家都有这个能力,偶然性比较大。
梁文博:我觉得还是必须尽快去适应,既然新赛制出现了,你就必须去面对它,尽你最大能力去适应这个程序。
问:世界斯诺克协会主席考虑在中国等其它地方举办世界锦标赛,怎么看这一打算?
丁俊晖:现在中国的水平不断提高,现在已经有两站排名赛在中国举行,中国完全有实力去举办这个比赛,这应该比较好,因为赛季的最后一个比赛好像没有在别的国家办过。
梁文博:我对此是很期待的。世锦赛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在谢菲尔德举办,一直如此,如果能移至中国举行,我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新起点。
斯诺克学院
2006年的春节,丁俊晖一人背上行囊,远赴英国学习球艺,孤独地飞机上度过春节。
此后,中国一批球员都来到英格兰,包括梁文博、肖国栋、田鹏飞等,他们很多人都在谢菲尔德的世界斯诺克学院(World Snooker Academy)落脚,互相切磋球艺,体验斯诺克文化。
问:难道非要到英国才能提高技艺吗?斯诺克在中国的群众基础日见好转,中国也有足够财力,为什么不在中国开办一所斯诺克学院呢?
丁俊晖:确实有人想过这么办,我也不太清楚,因为我在这边。我也希望国内的选手能够聚集在一起,一起训练,这样大家能互相竞争、互相比较, 这样更有利于进步。
国内的球员在国内打得都不错,最主要还是与国外选手接触比较少,没有过来这边打比赛。他们球技还是不错,但在国内打,还是看不出来太多的东西,还是到这边来,自己发展,才能看出真正的水平。
梁文博:也是可以在国内开办这所学校,以前国家也有这种想法。但是,这边有很多高手,取得进步会更快。国内都是自己相互练,有这种环境,但是没有这种气氛,斯诺克的氛围要求很高,这边有这种文化的沉淀。
异乡异客
丁俊晖和梁文博在谢菲尔德斯诺克学院的训练生活并非如外人想象那样,两人平时很少能有机会与英国高手切磋练球,好在几个中国选手水平相当,倒是能一起练,否则还不如自己练。
丁俊晖的个性沉静,这倒是很适合斯诺克运动,而英国规律和简单的生活,进一步刻划了丁俊晖内敛的个性。东北小伙梁文博倒是外向开朗,不过,一旦走进克鲁斯堡斯诺克大赛球场,他也显示出沉静严肃的一面。用他的话说:干这行或许还是内向点好。
问: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生活的一天是怎样的?
丁俊晖:我的生活比较简单,起来就练球,练完球就吃饭,然后很早就睡,可能一般人会受不了。这边的娱乐比较少,我也不愿意出去,这边与国内不一样,不太方便,我也没有学车。
梁文博:我早上10点先吃点牛奶面包就开始练球,一直练到下午六、七点钟,然后有时侯去买菜,回到公寓做饭。晚上就上上网,有时看看电影,一天就过去了,比较简单。
问:与梁文博这些其他伙伴,你们经常聚聚吗?
丁俊晖:我现在自己住,我搬出来了,我妈妈也在这边。他们公寓都住满了,他们几个回到家,大家一起开玩笑,也挺好,他们住的附近有个足球场,有时他们会一起踢球,我还没有加入他们,我们住得还比较远。
问:我们也注意到丁俊晖在国内网站写博客,哪些内容是你愿意在博客上与网友交流的?
丁俊晖:是我的赞助商要我开通博客的,有些东西倒也是自己写出来比较好,因为自己想的东西有时跟大家想的不一样。
梁文博:至于博客,我还没有写,现在讯息很发达,我这边做什么,国内很快就报道出来了。我有时也就上网通过QQ和国内的亲友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