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福地能否见证女排第3次腾飞 5连冠雅典摘金皆始于此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09:02  三湘都市报

  4月12日,在“腾飞”体育馆进入封闭训练的新女排,正式迈开新征程的步伐。已经促成女排两次腾飞的“福城”郴州,还会让告别黄金一代的女排实现第三次腾飞吗?

  从1979至2009,郴州人的女排情结已酝酿了30年。1979年,郴州体育训练基地的竹棚子第一次迎来了中国女排,由此开创五连冠时代。2009年,新一届国家女排将首次集训便放在了郴州,遵循着30年来沿用的优良传统,期望走出低谷之情不言而喻。

  30年来,没有哪座城市像郴州这样与女排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代又一代,“娘家”和“女儿”交织着情感。

  老球迷黄北方:看球笔记写了17本

  4月8日下午,新女排到达郴州基地的那一刻,71岁的黄北方显得十分激动。他说,从1983年因工作关系接触女排以来,“已经看了26年的女排,写了17本看球笔记。”原则是“大赛多写,小事少写,没事不写”。

  5年前女排在雅典夺冠,黄北方这样写道:“这场球赛看得透不过气来,太紧张了。好像自己的心随着排球上下、左右、快慢在雅典赛场上空飘动。”那天晚上,黄北方“高兴得整晚没睡着。”

  睡不着觉的黄北方当即泼墨挥毫,写下“雅典凯歌”四个大字。黄北方退休前从事宣传工作,写得一手好字,后来,那幅字被媒体拍到,他也成了郴州老球迷当中的名人。这次迎接新女排,黄北方带来了新作品,上书“百炼成钢,伦敦奥运再创辉煌”,并准备在郴州基地里展示,但他忘记带浆糊,只好在附近饮食店找面粉(用来和浆糊),“老板一听是给女排贴标语,就放下手上的事情,帮我熬浆糊,我问他要多少钱,他说为女排出点力,不要钱!”

  出租车司机老郭:郴州人对女排从狂热到理智

  新女排这次集训,全国来了一百多名记者,碰到记者,的哥郭师傅并没有讲普通市民对女排的热情,他很理智,“女排年年都来,我们要过我们的日子。”其实,40出头的老郭算得上资深球迷,上世纪90年代有线电视刚普及的时候,每逢女排大赛拒绝一切电视剧便成了郭家“家规”。“雅典奥运会夺冠的时候,郴州到处放鞭炮,女排基地放,别的地方也跟着放。第二天我睡到很晚上街,还拉了两个客,没收钱,心里高兴啊。”回忆让老郭很痛快。

  但老郭说,现在郴州人对女排已经渐渐地从狂热转为理智。“要是她们又拿了冠军,我们肯定高兴,肯定还会放鞭炮,但这次不就是训练吗,年年都会来,我们也不能年年去凑热闹,弄不好还给人家添麻烦。”老郭说他每天都会关注女排新闻,这就够了,“蔡斌到底怎么样啊?还得等打了比赛才知道吧。”老郭自问自答。

  媒体从业者曾西林:“女排精神”很务实

  80后曾西林供职于郴州一家报社,她对女排感同身受,“女排扎根于此已有30年。对女排,郴州人首先想到的是,那是他们自己的球队,所以才把女排集训称为‘回娘家’。”

  基地扎营,苏仙岭拉练,这是女排的传统。“这几年女排每年都要去登苏仙岭,很多市民都跟着去,想近距离看看女排。长此以往,即使女排不在郴州的时候,登苏仙岭也成了人们的一种习惯。”曾西林说。

  郴州人爱讲“女排精神”,曾西林是这样理解的:顽强,奋进,积极,这些反映的是对生活的一种务实态度。她说,郴州人就很务实,“女排来来去去,郴州人的生活在继续,新女排很低调,百姓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敲锣打鼓了,但这并不代表感情淡了。” 记者陈普庄

  □相关链接

  女排从郴州两次腾飞

  1979年,中国女排第一次完成郴州集训之后,就在当年亚锦赛上夺冠。随后,从1981年到1987年,中国女排五夺世界大赛冠军,成就一代传奇。

  1988年至2001年,女排一度中断了每年赴郴州集训的惯例,却迎来生涯低谷,13年无一项世界冠军。2001年后,陈忠和恢复了每年在郴州集训的传统,女排迎来第二次崛起,先后在世界杯和奥运会上夺冠。

  郴州30年发展

  1987年女排实现“五连冠”后,郴州女排基地正式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在全国学习女排精神的大背景下,郴州“火”起来了,城市发展也因此受益匪浅。郴州市委书记戴道晋4月9日晚在迎接新女排时表示:“郴州近30年的发展是与中国女排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据《中国青年报》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蔡斌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专题 

更多关于 女排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