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结束的2009斯诺克中巡赛张家港站决赛中,丁俊晖以5∶3击败国内排名第二的金龙,继续上演着国内排名赛4年不败的神话。
可是“内战内行”并不能改变丁俊晖在国际比赛中的尴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丁俊晖排名赛逢TOP16(国际排名前16)选手不胜。
那位被誉为下一个“皇帝”的神童丁俊晖究竟还能不能重返世界巅峰?看来,丁俊晖如果不能在性格方面有所改变和突破,最终是无法成为像亨德利、奥沙利文这样的王者。
丁俊晖的际遇,又能给那些梦想着复制他往日奇迹的年轻球手们,敲响什么样的警钟呢?
战高手两年不开和
最年轻的亚洲冠军、中国第一个台球世界冠军,15岁的时候,丁俊晖就拥有了这样的头衔。2005年丁俊晖在享有声誉的温布利大师赛上打进八强,4月又在国际台联排名赛中国公开赛上一路击败各路名将,首次夺得冠军。2007年,丁俊晖又在温布利大师赛创造历史,一举进入决赛,中央电视台特意为此转播了丁俊晖温布利大师赛的最后三场比赛。台球皇帝亨德利认为丁俊晖是过去十年来涌现的最具天才的球员:“如果他继续保持这种表现的话,那么丁俊晖将在未来的10-15年都位居世界前四之列。”一时间,丁俊晖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可就在这次决赛中,丁俊晖3∶10溃败,泪洒赛场。而且更严重的是,此后的丁俊晖一蹶不振,在随后的时间内居然逢TOP16不胜。丁俊晖今年之初状态颇好,可不曾想回家过完年重回英伦后,再也难觅当初的手感和霸气,被威廉姆斯打破循环赛不败金身,便如同大坝决堤一路溃败。
对此,一位台球界的资深人士感慨:“从这两年比赛的过程来看,与其说丁俊晖真的是技不如人,倒不如说他缺乏韧劲的性格和勇敢的心。”
成长岁月欠了太多
丁俊晖出道之初曾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此话曾引起轩然大波。不少人诟病丁俊晖,虽然球技不错,但还没有领会到斯诺克文化的内涵。例如,他缺乏自信,眼见胜利无望,便比赛态度消极;又如,别的选手在对手打球时,正襟危坐。而小丁的小动作很多,要么抠指甲,要么摸鼻子,要么东张西望。也难怪亨德利曾经说过:“要打好斯诺克,技术很重要,还要学会打斯诺克的态度。”
丁俊晖的内向是众所周知的,到英国多年,他一直过着相当单调的生活,甚至一直要靠母亲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这次参加中巡赛张家港站的比赛,丁妈妈也毫无例外地承担起了“保姆”角色,就连酸奶、面包、核桃这样的点心都为丁俊晖准备好。闲暇时间,丁俊晖的主要爱好就是电脑游戏。不懂得怎样独立生活,不懂得怎样和人交往,不懂得怎样应付媒体,除了在球场上,丁俊晖在生活中显得相当笨拙。
像丁俊晖这样,除了打球,生活几乎是完全封闭的,加上一直在团队和父母的呵护照料下生活,难免有些脆弱。因此丁俊晖一旦遇到重大挫折,自己缺乏调整的能力,特别容易出现溃败和崩盘。就连丁俊晖的父亲也说:‘小晖还要学习很多,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文化素养。’”
再对比下中国另一位顶尖高手傅家俊的成长轨迹,我们就更可以看出,丁俊晖幼年抛弃学业、封闭打台球所带来的弊端。傅家俊的成长轨迹和普通少年类似,他父亲本身是个台球发烧友,他发现自己的儿子对台球感兴趣,就为他特制一个木头盒子,让他站在上边打球玩,那便是他最早的训练。在打球的同时,傅家俊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他曾在加拿大的温哥华留学,只有在比赛期间前往威尔士南部居住。所以,我们看到的傅家俊更加优雅和成熟,完全具备一个职业选手的素养。
功夫全在球台之外
丁俊晖的世界很单纯。基本上除了比赛,他就呆在谢菲尔德的世界斯诺克学院与球台为伴。他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做饭,不开车,不买菜,也没有特别的爱好。由于现在用英语交流仍有障碍,他在英国的交往圈子也很窄。他的生活,简单得令人惊讶。不过,在父母和经纪人的帮助下,丁俊晖的生活也在慢慢改变,比如偶尔在空闲的时候去去酒吧,不是为了喝酒,仅仅是与英国老百姓交流。
此外,丁俊晖还在上海交大继续学习。虽然初中都没毕业的丁俊晖读本科难度不小,但上海交大给丁俊晖授课的王方华老师却有不同的见解:“的确,丁俊晖到交大读书后比赛成绩一直不好。我认为小丁正处于转换期,走进课堂后,他一下子到了更高的圈子,迎接更高的挑战,分心是正常的。”学业和赛场或许有相通之处,王老师给小晖的建议是:“我希望丁俊晖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多到社会上学习,将课本上学到的东西,在生活上反复运用和体验,这两方面是互补的。如果丁俊晖能在每次输球后写一个心得体会,就更有利于他的总结和提高。”
独木桥越来越窄
比赛进入第三轮,在张家港体育馆内,只有数十名球迷来现场观战。比赛有两场同时开打,结果几十名观众全部集中在丁俊晖比赛的这半场,另一场比赛竟无一人关注。
体育馆售票处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原本以为有丁俊晖的比赛上座率应该不错,毕竟他在国内名气很大,而且还是江苏人。不过这次来的观众好像少了点,不如我们的预期。”
与两年前数千人排队,只为看一场丁俊晖的表演赛相比,如今斯诺克在中国“冷清”不少。很显然,随着小晖成绩的走低,台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被画上了休止符。
同时,尽管丁俊晖的状态一落千丈,但比起参加中巡赛的国内其他选手,他依然是“巨无霸”。不过伴随斯诺克运动的不景气,“复制”丁俊晖的难度也在逐步加大。
丁爸爸曾透露,当年培养丁俊晖的投入,接近70万元。一位国家级台球裁判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想成为专业选手,每天的训练时间不能少于8个小时,每天花销起码在300元以上。
与此同时,去英国深造,这在国内斯诺克界已经成为一条公认的成材之路,除了小晖,其他人都必须支付学费、练球费用等。再加上在英国的生活费用很高,即便是合租一套房子、一起开火做饭,每个月也要近2万元人民币。很多人往往不堪重负,最终选择回国。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斯诺克运动的收入却每况愈下。最好的例子就是,世界第一人奥沙利文上赛季奖金收入只有64万英镑,而高尔夫第一人伍兹的球童光小费收入就有百万美元。事实上,目前大部分国内球员都要在台球俱乐部供职,教人打球或者陪练。而南京大部分台球教练的月收入仅仅只有3000元左右。
要想“复制”丁俊晖的奇迹,就如同一场赌博,搞不好就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