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羽林丹独秀女单最大隐患解除 光芒四射难掩2软肋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3月17日07:38  新浪体育
国羽林丹独秀女单最大隐患解除光芒四射难掩2软肋

瑞士超级赛丢冠难掩林丹光芒

  新浪体育讯 随着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的落幕,中国羽毛球结束了为期三周的欧洲早春之行。前后二十多天,新老国手先后参加了德国、全英和瑞士三站公开赛,赢得盆满钵溢,一举夺取15枚金牌中的12枚,09赛季的首次出征,国羽队再一次显示当今国际羽坛第一强队风范。

  三站比赛亮点多多

  2月24日至3月1日举行的德国公开赛,国羽队派出了新手为主的阵容,16名选手中除鲍春来、朱琳、郑波、郭振东、何汉斌五位名将,以及属于中生代的徐晨、龚伟杰以外,其他9人都是北京奥运会后走上前台的。

  德国公开赛属于世界羽联系列公开赛中的第三级赛事,即大奖赛。由于级别一般,参赛的外国名将同样不多。即便如此,国手德国米尔海姆之行收获并不小。全部四项比赛,除男单冠军落在老将鲍春来囊中,其他三金均挂在新人、新组合的胸前。女双新秀成淑/赵芸蕾延续近半年来的辉煌,以五连胜无可非议地夺取冠军,其中半决赛一战以2:0完胜北京奥运会亚军、韩国名将李孝贞/李敬元。另一对新秀田卿/潘攀也值得称道,半决赛击败韩国二双河贞恩/金旻贞后,与成淑/赵芸蕾会师决赛,显示出中国女双年青一代超人的整体实力。女单赛场,小将王仪涵先后击败了黄慧渊(韩国)、徐怀雯(德国)等名将后,又在决赛中击败师姐朱琳,夺得北京奥运会后的第二枚国际比赛冠军。中国混双小将不惶多让,赵芸蕾、马晋分别与徐晨、郑波合作,赢得冠亚军。其中郑波/马晋在半决赛2:0封杀北京奥运会冠军、韩国组合李龙大/李孝贞,一时震惊国际羽坛。

  3月3日至8日,国际羽坛影响最大的公开赛——全英公开赛在伯明翰激战。国羽队尽遣高手出战,林丹、谢杏芳、 蔡贇/付海峰、杜婧、于洋、陈金、卢兰等名将均将全英赛作为自己的09首战。伯明翰战役几乎云集所有中外高手,除马基斯/亨德拉、郑在成、朴成焕等个别高手因伤或服军役外,其他高手均悉数登场,堪称世界顶尖选手的大聚会。这场世界顶尖级的角逐,国羽队尽显辉煌,一举囊括全部五枚金牌,创造了全英赛近61年来的最大奇迹。伯明翰大战,国手亮点多多:男单赛场,林丹又一次轻取马来西亚名将李宗伟;王仪涵在女单决赛2:1撼倒丹麦悍女拉斯姆森,夺得一枚份量极重的金牌;“风云”组合再显活力,面对一拨高手成功突围;女双赛场成为中国人的独角戏,四对组合无一败在对手拍下,老将张亚雯/赵婷婷和新秀成淑/赵芸蕾分获冠亚军,这是合作不久的“张赵组合”连续三次夺得超级赛冠军。近两年进步飞速的何汉斌/于洋在混双赛场笑到最后。

  3月10日至15日,羽坛好手移师巴塞尔,参加瑞士公开赛的角逐。与全英赛一样,瑞士赛也是系列公开赛的第一级赛事——超级赛,吸引了大量中外高手。前后数日鏖战,国手在全部五个项目摘取3枚金牌,为09欧洲早春之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王仪涵挟前两站神勇,先后击败了周蜜等中外好手,连续第三次夺取女单冠军。杜婧/于洋充分显示女双奥运冠军本色,先是从“中国死亡组”突围,后又轻松击败李孝贞/李敬元、简毓瑾/程文欣这两对中国女双最强对手后,进一步显示中国女双的强大优势。合作仅四个月的“老少配”郑波/马晋一鸣惊人,先后攻克维迪安托/纳西尔、李龙大/李孝贞这两座堡垒,两人合作后首次夺得国际比赛冠军。值得一提的是,短短三周时间郑波/马晋在德国、全英和瑞士公开赛连续三次击败李龙大/李孝贞,充分显示这对新组合极大的冲击力。

  家底厚实令人欣喜

  欧洲三站比赛,尤其是含金量颇高的全英、瑞士公开赛,是对后北京奥运时代国羽家底的一次全面检阅,尤其是经过前段时间的冬训,国羽队的战斗力如何,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欧洲三站正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实践证明,队伍换血不久的国羽队依然是世界羽坛最强大的一支力量。

  虽然瑞士公开赛决赛不敌马来西亚好手李宗伟,但一场比赛的胜与负影响不了林丹在世界赛场上的霸主地位。林丹无论是实力、心理、经验,还是技战术的运用,都趋于完美。近一个赛季几乎未尝败绩,凸现林丹的强大。男单林丹一骑绝尘,整体方面中国男单同样领先天下,陈金、鲍春来仍然是一流好手,稍有遗憾的是鲍春来受困于伤病,未能打出最好成绩。另外,龚伟杰、吕轶、谌龙也展示了风采,龚伟杰跻身德国公开赛决赛,瑞士公开赛与印尼名将陶菲克战绩,才以1:2惜败。吕轶同样让名将虚惊一场,全英赛首轮与李宗伟一战,吕轶也是让李宗伟苦战三局后幸运过关。世青赛冠军谌龙在德国公开赛一举击败马来西亚老将黄综翰,同样是一个激动人心的亮点。可以说,中国男单无论是塔尖,还是塔基,全面领先于世界。

  曾几何时,中国女单的青黄不接的“隐患”令人心忧。前几年卢兰、朱琳跃上前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燃眉之急。北京奥运会后,老将张宁选择退役,以王仪涵、王琳为代表的一拨小将,以及蒋燕姣、朱晶晶主动参与到“抢班夺权”的行列。欧洲三站,她们保持去年秋季的强劲势头,尤其是王仪涵连续三站笑到最后,先后打败了梅伦迪克斯(荷兰)、朱琳、周蜜、谢杏芳、拉斯姆森、王琳、卢兰、蒋燕姣,短短三周时间居然赢遍了中国女单近几年的“眼中钉”以及国内所有主力,成为国际羽坛最耀眼的一颗新星。蒋燕姣在全英、瑞士公开赛分别打入半决赛、决赛,卢兰、朱琳、谢杏芳等队友先后败在她的拍下,蒋还击败海外兵团的一位代表人物——皮红艳。如果不是全英赛半决赛表现得过于保守,拉斯姆森很难挽回败局。王仪涵、蒋燕姣加上去年秋季表现不俗的王琳,在后北京奥运时代开始向世界发起挑战,她们的脱颖而出,也使中国女单整体实力明显上了一层台阶。

  北京奥运会后,中国女双的调整力度是最大的,高凌、杨维、张洁雯、魏轶力四位老将的退役,使中国女双原有的四对主力中仅剩杜婧/于洋这对老搭档,张亚雯/赵婷婷是资源重新组合的结果,小将成淑/赵芸蕾、田卿/潘攀跃升到一队主力位置。虽然新手、新组合比例很高,但中国女双的整体优势并没有明显下降。北京奥运会后,“一新一老”成淑/赵芸蕾、张亚雯/赵婷婷交相辉映,这次欧洲之行先后击败李孝贞/李敬元、简毓瑾/程文欣,从而在半年时间内打败了中国女双的所有主力。张亚雯/赵婷婷短期内默契度大增,连夺三站超级赛冠军显示超一流组合风采。北京奥运冠军杜婧/于洋和小将田卿/潘攀也展现一流水平。在新老衔接相当平衡的中国女双面前,原先的最强硬的对手李孝贞/李敬元却现出老态。与主要对手相比,中国女双选手无论是个人实力,还是组合之间的攻防能力均高出对手一筹,加上一直拥有的整体优势,使得对手很难制造乱局。

  近半年来,徐晨/赵芸蕾、郑波/马晋两对新组合屡屡出现佳作,他们与谢中博/张亚雯、何汉斌/于洋共同构筑起中国混双伦敦周期的主力阵容。目前,老将谢中博/张亚雯仍保持到较高水平线上,经历北京奥运会的何汉斌/于洋羽翼渐丰,徐晨/赵芸蕾、郑波/马晋这两对“新”字号组合的涌现,使中国混双的整体力量有增无减。近半年来,徐晨/赵芸蕾在国际公开赛多次摘金夺银,郑波/马晋这次欧洲之行更是创造一系列奇迹。四对老中青一流组合并肩而战,使中国混双的整体实力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样领先于世界。当然,与维迪安托/纳西尔、李龙大/李孝贞等超一流组合相比,中国混双的单个组合还无优势可言。

  两大软肋需要克服

  与女单相比,中国男单的后备力量并不弱。北京奥运会后,及谌龙、杜鹏宇等小将进入一队,他们与中生代的龚伟杰、吕轶、邱彦博等,共同向三大主力——林丹、陈金、鲍春来发起冲击。近六个月来,他们在一系列比赛中也取得过一些良好战绩,但仍没有涌现出王仪涵、王琳这样的超级新人。屈指算来,林丹、陈金、鲍春来扮演中国男单主力已四年之久,其中林鲍两人还要追溯到六七年前,这段时间也是中国男单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之一。虽然近几年印尼、大马、丹麦等主要对手鲜有新秀涌现,但中国男单要保持领先地位,进一步挖掘新人潜力乃当务之急。

  时隔四年,“风云”组合重新夺得全英公开赛赛冠军,瑞士之行闯进四强,整体表现可喜可贺。然而,欧洲三站比赛暴露中国男双厚度不足的软肋。参赛的另外两位选手郭振东/徐晨、何汉斌/孙君杰无一例外地过早出局。德国公开赛仅仅一轮过后,郭振东/徐晨、何汉斌/孙君杰就结束了比赛任务;全英公开赛和瑞士公开赛,两对组合分别止步于第一轮、第二轮。

  男双整体实力不高一直是国羽队的老问题,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多多。北京奥运会后,国羽队决策层曾在国际比赛赛场搞过试验,让蔡赟、付海峰分别与徐晨、沈烨合作,形成两个以老带新的新组合,两对组合在去年10月间的丹麦、法国公开赛上各获一枚银牌,而且击败了帕斯克/拉斯姆森、古健杰/陈文宏、波耶/摩根森等一流选手。据说,决策层曾打算继续实施以老带新的方案,期望通过蔡付两人的技术、经验带动新人实力的提升,但由于目前世界排名的普遍下滑,为了确保苏迪曼杯以及世锦赛,全英、瑞士公开赛,中国男双仍然由“风云”打头阵。据了解,中国男双小将最缺乏的并不是实力,他们在队内比赛时与“风云”组合难分伯仲,但一到国际比赛赛场,成绩却难以提升,关键还是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不成熟。看来,在“风云”组合一时无法分身的情况下,男双小将们还需要继续付学费。

  (王全立)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专题 

更多关于 国家羽毛球队 国羽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