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乒“超人”引发女国手惊叫 欢声笑语中提升实力

  某次国家乒乓球队拓展训练,几个女队员陷在2米的深坑里“不能自拔”,正在此时,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了,只见他将自己倒悬在坑边,伸出双臂,轻松地将队员们一个个“解救”上来,围观的女孩“哇”声一片。

  这位“super man” (超人)名叫陈泽斌,国家乒乓女队的体能教练。身高1米89,体重86公斤,现年47岁的他,练起力量来,国家队的小伙子们也甘拜下风。

  队员不好意思偷懒

  2009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国家队的队员们已经开始了紧张的冬训。元月二日上午10点半,结束了常规训练的女队员来到乒乓球馆对面的篮球馆,由于乒乓球馆一层的健身房在装修,这段时间乒乓球队暂时在这里进行身体训练。

  和往常一样,陈泽斌早早等在这里,他已调试好健身房的器械。“集合,集合。”陈泽斌一拍巴掌。简单地布置之后,二十几个女孩各就各位,开始搬弄“铁家伙”。他一会走到郭跃跟前帮她推举,一会嘱咐李晓霞加强腰部力量。

  “今天是2009年第一天身体训练,先来点儿轻松的。队员前段时间一直在打乒超联赛,没有系统练,如果量太大,练完以后肌肉反应会比较大,恢复的时间比较长。”现在,陈泽斌已谙熟乒乓球队的训练节奏,什么时候加量,什么时候减量,他都心中有数。对每个队员的情况了如指掌,二十几个队员,哪个协调性好,哪个速度快,谁需要加强灵活性练习,谁应该在哪天加力量,不用笔记,他都清楚地记在脑子里。他说,这是3年来他和教练、队员不断磨合的结果。

  2006年1月,陈泽斌从北京田径队来到国家乒乓球女队任体能教练。以前从未接触过乒乓球的陈泽斌,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和其他教练沟通。“一开始他们不是太认同,认为乒乓球只要爆发力好、速度快就行,绝对力量没什么用,但是大力量不发展,爆发力快速力量提高得也慢。”在他的影响下,女队员从一开始连杠铃都不能推,到现在50、60公斤的卧推一点儿都不含糊。

  怎样才能既保证队员的体能训练量,又不影响正常训练呢?“以前盲目的训练太多,现在更科学了。我们每次封闭训练都有技能监测,就是生理生化指标,能测出队员的疲劳情况,如果超过指标,训练量就要相应减少。”

  除了“参考指标”,在训练方法上,陈泽斌也没少花心思。“如果一味练器械,她们就会烦。力量问题,不能老是杠铃解决,得穿插一些花样。”于是体能训练时常变成了“足球课”、“游戏课”。在动感十足的音乐声中,在欢声笑语中,女孩们增强了力量、协调性、灵活性……

  除此之外,他还根据每个队员的身体素质、受伤情况、打法特点和喜好,为她们量身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李晓霞是力量型打法,但她后部力量相对差,就给她的后肌力量加多一点。郭焱的上肢力量不错,但是下肢差,训练稍微多一点就容易抽筋、拉伤,要给她的下肢训练加量。张怡宁不太愿意弄铁疙瘩,她喜欢平衡的练习,平衡球啊、练习带啊……”

  由于平时打球很累,体能训练时,有的队员偶尔会偷偷懒。在队员的印象中,好脾气的陈教练从未因此和队员发过脾气。“我们打球太累,偶尔不想练的时候,他都能理解,会根据我们的身体情况调整训练量。”文佳说。确实有想偷懒的,也逃不过他的眼睛,但他从来不会强迫队员练习,而是耐心地给她们讲道理。“想偷懒都不好意思了。”

  经过三年的磨合,陈泽斌和队员、教练们建立起了信任感。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封闭训练,王楠每天训练后的牵拉都是陈泽斌给做,张怡宁、郭跃等主力队员也会主动找到陈教练,让他针对自己的情况调整体能。

  对于乒乓球队来说,防伤防病是体能训练的关键。“队员每天将近6小时大运动量练习,如果体能跟不上的话,很容易受伤。” 北京奥运会之前的封闭训练,教练组一致同意加大体能训练的比重,“以前2、8开,现在要3、7开,有的队员甚至要4、6开。” 封闭训练中,几乎没有队员因为训练受伤。乒超联赛期间,丁宁由于在北京,身体训练一直没有间断。“我的跑动范围比较大,对膝盖的损伤很大,联赛时训练又不系统,陈教练一直帮我练静力、蹬自行车。现在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

  进入乒乓球队,第一件事是学打乒乓球

  在大多数人眼中,陈泽斌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他出生于田径之乡——福建省莆田市。小学五年级时进入莆田市仙游县业余体校。在业余体校什么都练的陈泽斌,一直到16岁,什么都没练出来,心灰意冷之下到蔗糖厂当起了临时工。要不是那次全省运动会,也许中国队就此少了一个十项全能的后起之秀。

  “16岁我参加全省运动会之前,几乎没练习,结果一参加我就得了个110米栏第一。然后到太原参加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国家队来选材,把我选走了。”1980年陈泽斌来到北京,那时他18岁。

  进入国家田径队的陈泽斌,成绩如他的身高一样迅猛增长。1982年获全国青年撑杆跳冠军,次年转练十项全能,当年即获得该项目全国冠军。一直到1987年他从未让金牌旁落。1986年第十届亚运会,他最终以领先亚军100多分的成绩一举夺得十项全能金牌,那一天人们记住了这个又高又帅的小伙子。

  “20多年前的事了,都记不太清了。”陈泽斌笑着对记者摆摆手。“拿了冠军之后,自己都不敢高兴。”那届亚运会,中国队和韩国队竞争异常激烈。“一会儿韩国赢一块(金牌),一会儿我们拿一块。整个代表团的气氛都特别紧张。直到最后一场比赛4×100米我们赢了,才松了一口气。”最终,中国代表团以94块金牌列金牌榜第一名,仅比第二名韩国队多出一块金牌。而陈泽斌的金牌则是第91块。

  陈泽斌说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参加奥运会。1988年,一场胃溃疡,让他与汉城奥运会擦肩而过。病愈后随即参加全国锦标赛中,获得他的第一个十项全能亚军。1989年,陈泽斌从国家队退役,执教北京田径队。当教练的第一年,他的女儿刚满一周岁,不愿离开竞技场的他,一边带队,一边当队员参加比赛。“成绩不太好,最好是全国第三。那时孩子也小,1993年以后我就专心当教练了。”一干就是13年。

  2006年,离开了北京田径队的陈泽斌,遇到了正在国家乒乓球队任体能教练的史鸿范。“史教练以前是国家跳高队教练,他问我干嘛呢,我说闲着呢,‘乒乓球队正好缺体能教练,你来吧。’乒乓球队一般人不敢去,印象中是个特神圣的地方。当初我也是硬咬着牙来的,学习学习管理、训练上的经验也好啊。”

  “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乒乓球队的陈泽斌第一个学的就是打乒乓球。“第一次跟队到正定封闭训练时,在训练基地门口买了一块板儿。刚开始在休息室自己对墙打,慢慢就想跟人试试手。那时根本没法和人打,随便一个人就打我11:0,11:1。”

  为了提高球技,他开始了“疯狂练习”,每天中午队员休息的时候,他和场地工一练就是一个多小时。有时队员也会陪他练上一会,但他总是不好意思麻烦队员,“练完球,她们已经那么累了,哪能还让人家陪我打。”更多的时候,他是在队员训练时,站在一旁看,讲技术时在一旁听。“我纯属自学,因为我也是搞运动的,模仿能力还行,接受起来比较快。”

  “陈教练贼爱打球,没事他就练多球。学得快,进步也特快。”一说起陈教练打球,女孩们不住点头,满脸赞许。

  现在,“旁听生”在队员谈技术的时候,也能说上两句。“刚开始他们说的旋转啊什么的我都理解不了,现在也能看懂了。乒乓球就是这样的,只要你练,到一定阶段自然就会悟出一些东西来。甚至你只是站在旁边看,都会提高一个台阶。”

  通过练球,他对体能训练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我明白了乒乓球的步法是怎么移动的,打球是怎么用力的,就能更好地安排体能训练,选用更适合她们的方法。”一说起乒乓球,陈泽斌顿时来了精神,“打球不能光靠手,而是腿、腰、上肢,全身协调发力。” “步法在乒乓球里面很重要。平时我让她们多练习蛙跳、跨跳、交换腿跳、横跨跳,侧跳……”他边说边起身有板有眼地示范起动作。

  通过步法练习,队员们打球照顾的范围更大了,也有了扑球的意识。经常有队员找到陈泽斌汇报:“陈教练,现在这种球我也能够着了。”

  每天早上7点钟,陈泽斌准时从石景山的家中出发,开一个多小时的车,来到乒乓球馆。上午是常规的体能训练,下午如果不是教练和队员要求加课,就没什么事。然而他仍然每天中午坚持早早来到球馆,做做准备工作,放放音乐,然后就是看球。

  “在乒乓球队没有在田径队那么轻松,总是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不是别人给的,是我自己感觉到的。这里成绩多好啊,都是世界冠军,我老怕工作出问题。他们总开玩笑,说老陈你就在这干吧,我说不行,要干就得干好。我没有想过我要干多久,能干好每一天就行了。”

  2008年全国锦标赛期间,国家队教练员公开竞聘,陈泽斌竞聘成功。之前有人跟他开玩笑,说有40多个人一起竞聘,你紧张吗?他说:“我紧张什么啊,首先他们打乒乓球就不一定能赢我。”

  在新的奥运周期里,陈泽斌有着自己的打算。“还要创新,看体能怎样更好地和专项结合,对专项帮助更大。”问及他的目标,他笑笑:“我经常和队员们开玩笑,什么是女子技术男性化?就是一板打死对方,你的身体得练到只要你中国队一侧身,对方就得哆嗦。”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刘国梁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