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 艺 摄
本报讯 (记者 孙嘉晖) 王义夫是个大忙人,这不,前一天还在北京督导中国射击队集训,昨天他就出现在广东黄村体育训练基地的射箭靶场旁。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射击射箭管理中心副主任,老王一肩两挑、迂回作战,在射击和射箭两支国家队之间忙碌着。昨天上午,王义夫认真地全程观看了射箭队的内部选拔赛,比赛结束,转身看到几位记者老友,他紧锁的眉头豁然开朗,赶忙提起了刚刚成立的“中国射击队新闻委员会”,以及如何促进媒体和运动员之间的“良性互动”,用他的话说:“一周做一个人物专访,一年都做不完的专访。”
在北京奥运会前,老王曾和记者打趣道:“不搞射击就当记者。”事实上,在当运动员和教练员长达20多年的历程中,王义夫和很多记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他的豪爽也为记者称道。当奥运会前夕,这位射击队的“高级将领”,还是着实紧张了一把。队伍一直进行封闭集训,与媒体直接接触的机会大为减少,大家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采访谁,什么时间采访,由记者自己说了算。”王义夫为射击队新闻委员会的相关职能进行大胆设想,老王在给记者留下的印象中,除了东北人的豪爽,就是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谨慎”了。而北京奥运会后,他却颇有些三百六十度急转弯的架势。
事实上,本月初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射击队新闻委员会的首次会议上,射击队总教练王义夫已经阐述了新闻委员会的一些措施和办法,而现在他再次向记者打开话匣子,显然是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创意和设想。“以后,射击队的采访工作将主要由新闻委员会来安排,你们什么时候想要过来采访,我们队伍方面都非常的欢迎。”
王义夫昨天向记者透露,新闻委员会要引入商业赞助,将其作为储备金,供记者随队出国采访时使用。“如果单位外派记者采访资金方面有困难,记者可以提出申请,经过批准,从储备金中支取相关费用,从而完成随国家队的采访任务,”王义夫兴奋地说,“储备金就是专门用于记者采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