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岭南醒狮文化独具风味 与武术紧密结合更精彩纷呈

  2009年新春佳节渐渐远去,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或许还有那带有乡土气息的浓浓年味,其中,自然少不了民间艺人“龙腾狮跃”的精彩表演。日前,由广州亚组委、广州市体育局和广州市体育总会主办的“迎接亚运会 创造新生活”2009年广州龙腾狮跃闹元宵暨传统醒狮锦标赛,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隆重举行,市民有幸一睹来自广州各区、市的数十支醒狮团队的精彩表演。北派的少林功夫,南派的经典醒狮,陈氏宗祠里独创的鼓乐,还有那绵延千百年、令人陶醉的采青、斗狮情趣……这些构成了独具风味的岭南醒狮文化。

  醒狮·鼓乐

  三代同堂 奏四季鼓

  说起醒狮,人们首先想起的一定是那顽皮可爱的狮头,还有锣鼓齐鸣的热闹场面和阵势。若论醒狮表演中最不可或缺的、又最容易被忽略的是什么,恐怕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正是那幕后的锣鼓队。

  “咚咚隆咚锵,咚咚隆咚锵……”在鼓点的“遥控”之下,醒狮的首尾亦步亦趋、协调一致。而关键时刻腾挪跌宕的绝技,更是在鼓乐的指挥下完成。可以说,鼓乐在整场演出活动中扮演着“导演”的角色。

  醒狮表演必配锣、鼓、钹三大敲击乐器,一方面鼓乐可以为演出渲染气氛,另一方面鼓点的节奏可以调节和烘托醒狮的形态和情绪,让表演惟妙惟肖。据介绍,为醒狮表演配乐的乐器组合以牛皮战鼓(俗称狮鼓)为主,配上高边铜锣与中铜钹,按一定的乐谱击奏。鼓手是乐队的指挥,鼓点是醒狮表演的灵魂。

  在传统醒狮锦标赛当天,现场击鼓最出彩的无疑是祖孙三代鼓手,他们演奏的“三代人四季鼓”引来阵阵喝彩声。来自白云区长红村的陈耀雄和70岁的父亲陈秋焕、11岁的儿子陈哲铭三代人,用鼓完美演绎了春夏秋冬四季的风雨雷电、丰收喜悦等声响,令人陶醉。

  已是古稀之年的陈秋焕告诉记者,他从9岁开始拜师学艺,至今打鼓已经超过60年的光景,而孙子陈哲铭则比他接受启蒙还早——7岁就开始学鼓,如今已经是白云区长红小学的主力鼓手了。

  陈耀雄如今是广州市威真胜武术龙狮训练中心的总教练,他介绍说,他们不但可以为醒狮伴奏,更重要的是还擅长演奏“四季鼓”,就是通过鼓点变化来表现农民耕种的欢快、收获的喜庆等富有生活气息的形态。

  “黄飞鸿表演醒狮,有很多跳桩的大动作,要使用桩阵鼓,”陈耀雄告诉记者,“像五星鼓就无法使用了,要配合特有的鼓点才行。”

  陈耀雄告诉记者,在他所在的长红村,“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初九、元宵等节日,我们都会出来表演,”他每年都可以重温儿时的喜庆气氛,“村里还有一些特别的日子,像家里生了男孩,每逢双岁就要‘上灯’,就是要取大名了,从这一天开始他的名字就被写进祠堂的家谱了。”另外,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是长红村的“仙师诞”,传说300多年前有一位修习法术的大师来到村里,村民为了表达对他的崇拜和敬畏,就选定他的诞辰为良辰吉日进行祭奠,还特别雕刻木制塑像,其间最重要的仪式就是锣鼓表演。

  点评:

  “挖掘民间艺术精华,让它们走进市民的生活,经受检验并最终走上亚运会的大舞台,是举办传统醒狮锦标赛的意义所在。”

  ——广州武术馆馆长黄标,本次传统醒狮锦标赛的策划、组织者之一。

  醒狮·武术

  北武南狮 完美融合

  在这次传统醒狮锦标赛上,猎猎旌旗和多姿多彩的装束成为最吸引人的道具。而旌旗上面的大字更是威风凛凛:广州市北少林国术龙狮团、太虚拳会花都毕村横沥里分会、威真胜武术龙狮训练中心等。而从他们表演的曲目来看,也颇具“武林风”,如雄狮过江、勇闯三山夺灵蛇、五虎上将、雄狮夺宝、勇闯河流桥夺宝等。

  据北少林国术龙狮团总领队张伟明介绍,他们是国内最早商业化运作的团队之一,早在15年前就已经走出广州,到东莞、深圳乃至全国各地进行演出了。“我们每年都会参加醒狮锦标赛,去年获得了一个第2名。”张伟明得意地告诉记者,而今年他们又将单狮冠军和群狮亚军收入囊中,可谓实力超群。

  在向记者透露他们成功的秘诀时,张伟明认为,他们是“南狮北武”的最大受益者和代表。尽管团队的名称定为相当惹眼的“北少林”,但他们绝非浪得虚名。据介绍,北少林国术龙狮团的几代师祖都有在河南登封少林寺修行的经历。“上世纪90年代中期离世的张国才,就是师出北少林,”张伟明说,“30年前去世的顾汝章,直到100岁时仍然健康硬朗,他也到北少林学过。”

  为什么提倡“南狮北武”呢?“只有融入北派的功夫,醒狮表演起来才会派头十足,更具观赏性。像我们的醒狮表演,就借鉴了北派功夫的腿法,如果还按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方式表演,估计现在就没有那么多人愿意看了。”

  而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北派舞狮没有与功夫有机地融为一体,多为表演性质的,反倒没有了南派醒狮的威猛。

  在数十支参赛队伍中,以功夫冠名的团体不在少数,广州市武术馆等多个武馆也派出了各自的醒狮队伍参赛,由此可见,醒狮与功夫之间果然有着非同寻常的联系。

  陈秋焕告诉记者,几十年前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到邻村舞狮,表演结束后还要展演一下拳脚,这被称作“开棚”,“只有功夫过硬的,才被允许进村,有时还会过招对打,场面很热闹的。”

  陈耀雄小时候就是从扎马步等基本功学起的,然后再学功夫,“刚开始学传统的小洪拳,然后学蔡李佛拳,直到后来拜师练白鹤拳、六郎棍等。”如今,陈耀雄在白云区长红小学任教,不但教习拳法,还教孩子们学习击鼓和舞狮。

  番禺区武术协会秘书长李宁耀认为,醒狮和武术有着非常深的渊源,醒狮的步法、身形有很多来自功夫,醒狮表演者要有强壮的身体才能完成一些高难度动作,这正是武术的强项。

  记者在现场调查发现,很多醒狮队员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功夫,北有少林功夫,南有咏春拳,功夫为醒狮表演注入了鲜活血液。

  点评:

  “南狮北武,让醒狮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更加精彩而富有观赏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更多的中国人喜欢这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

  ——北少林国术龙狮团总领队张伟明

  醒狮·纷争

  南派醒狮 武风更劲

  自古以来,舞狮就有南北派系之分,即南狮和北狮。在电影《黄飞鸿》中,我们就曾观赏过南狮和北狮争霸的场面。

  李宁耀介绍说,早在汉朝,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狮子”的图腾也随之流进中国。盛唐时代,宫廷就流行以“狮子”作道具的百戏杂技,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西凉伎》中就曾对舞狮作过生动的描绘。之后,这些杂技流入民间或被民间效仿,经过改造演变成在北方广为流传的舞狮。像典型的节目“狮子滚球”、“高台戏双狮”都可谓脍炙人口,经过漫长的岁月沉淀,“北狮”逐渐成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舞狮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