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女冰度过生存严冬 队员感叹:终于能孝敬家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2月26日09:01  北京日报

  国内目前只有哈尔滨拥有一支专业女子冰球队,这支队伍也就是中国国家队,女冰姑娘们在国内甚至连比赛的对手都找不到,中国女冰运动的现状可见一斑。借着采访大冬会的机会,本报记者与中国女子冰球队连续几天进行了“零距离”接触,了解到了姑娘们那些不为外界所知的坚守和拼搏。

  在本届哈尔滨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上,一直缺少关注的中国女子冰球队凭借顽强的作风令人眼前一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球部部长、本届大冬会中国女子冰球队领队于天德高兴地告诉本报记者,长期困扰女冰的“生存难题”目前已大有改善。

  从1998年长野冬奥会第4名,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第7名;从遭遇“黑色6秒”痛失2006年都灵冬奥会入场券,到去年11月夺得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门票,经历了漫长“严冬”的中国女子冰球队,正逐渐走向温暖的春天。

  女冰姑娘曾艰难度日

  去年1月,在齐齐哈尔采访第十一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期间,于天德曾向本报记者透露,中国女子冰球队大部分队员是没有编制的“临时工”,每月只能拿到微薄的训练补助,不少姑娘还要靠家里“养活”。由于没有编制,这些队员除了运动员伤残保险,连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都没有。即使是主力前锋孙锐、队长王丽诺等有“身份”的队员,生活也很拮据。“国家队只有在备战大赛时发一点训练补贴,球队也没有任何赞助,姑娘们很不容易。”于天德当时说到这些忧心忡忡。

  又有6名姑娘有了“身份”

  1年多后跟记者在“冰城”哈尔滨重逢,于天德紧皱的眉头舒展了不少。在各方努力下,女冰的生存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目前球队共有19名队员,在此前只有6名队员拥有哈尔滨队编制的基础上,又有6名队员有了编制。

  “哈尔滨队又解决了6个人的编制,她们也有了工资。一名热心的港商还多次以个人名义出资赞助球队。获得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门票后,国家也在训练资金上提供了保证。”于天德说。

  经济收入和受重视程度提高了,队员自然更有精神头了。尽管还有部分队员没拿到“身份”,但于天德对女冰未来的生存环境充满信心。

  “终于能给家人买东西了”

  与1年前相比,队员们目前的月收入提高了很多。

  “大多数队员都是20来岁的大姑娘,正是爱美的年纪。我们平时很少有时间玩,也没什么娱乐消费,就好打扮打扮。收入提高后,化妆品、首饰也敢买了。”说起这些,老将孙锐很感慨。

  队员宿紫薇现在每个月工资加训练补助能拿到3000多元,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以前钱不够花,总管家里要,现在我也能给家人买东西了。”主力前锋金风铃的话很有高度:“女冰的关注度明显提高,领导也更重视我们,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备战冬奥会。”

  后备队伍建设指日可待

  生存问题得以解决后,“后备力量薄弱”成为中国女冰发展的最大难题。国内只有哈尔滨一支女冰队伍,不少球员还是从体校甚至社会上直接选拔进来的,“三级体制”便无从谈起,姑娘们的训练甚至没有对手。

  “国外同行听说我们在如此薄弱的后备基础上达到目前的竞技水平,都感到难以置信。”于天德说,“解决后备力量是当务之急。”

  目前,梯队建设已提上日程。获得温哥华冬奥会门票后,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加大培养后备人才的力度,国家青年队、少年队的组建指日可待,长春、佳木斯等市也已开始着手组建球队。

  于天德满怀信心地说,“我相信中国女冰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

  本报记者 王笑笑(本报哈尔滨24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冰球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