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民健身同行:消失在健身大军中的青壮年主力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10:13  辽宁日报

  活跃在沈阳体育公园里的学生篮球队。本报记者 万 重 摄在小区锻炼的大妈。打太极拳的老人们。“圣诞老人”冬泳。

  清晨的北陵公园最为繁忙、热闹,健身、游戏的人们占据了公园的每一处空地、角落,跳健身操的、跳拉丁舞的、跑步的、健步走的、放风筝的、跳绳的、踢毽的、还有耍麒麟鞭的……健身方式丰富多彩,健身大军颇为壮观。遍访沈阳各大公园,健身人群的规模有大有小,健身的方式选择各有特色,唯一相似的是,健身人群中老年人居多,而青壮年基本在健身大军中消失……

  49岁的老张是沈飞工业集团的职工,正值壮年的他现在却已病退在家,原来他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前两年就办了病退。每个月的10日是单位发工资的日子,从银行里取出钱后,老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上药店买药 。老张告诉记者:“每个月我都要花近千元用在买药上,看看我现在这个样子,你能想像的到,我年轻时还是厂篮球队的主力吗? ”据中华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每年有300多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其中中青年竟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原因除了与年龄、饮食结构有关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缺乏锻炼。

  据辽宁省体育局群体处的有关人员介绍,体育人口是衡量大众健身的一项重要指标,按照《体育社会学》的定义,只有每周运动3次以上,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次运动强度为中等以上的人才可以称为体育人口。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我国能够称得上“体育人口”的只有22岁以下的在校学生、部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及一小部分介于两个年龄段之间的中青年人口。

  在我国,政府对于学校体育的投入一直是巨大的,毕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所以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学校体育一直开展得比较好。22岁以下的在校学生每天的活动量较为适中;而老年人在健身方面也有着比较便利的条件。由于老年人空余时间较多,运动量不大,对于运动设施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在我省各个城市的公园、街头、绿地和广场上,参与晨晚练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

  中青年本应是全民健身的主力军,但恰恰就是这部分人,在全民健身的大潮中主动“缺席”。我省有关部门曾做过统计,“体育人口”比例最高的年龄段为71至75岁,占该年龄段人口总数的49.1%,16至20岁的青少年占总数的34.8%,最低的年龄段为41至45岁,仅占该年龄段人口总数的8.7%。显然,中青年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不作为”是我们今后群体工作需要突破的坚冰。

  中青年为什么在全民健身大军中消失?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一,生活负担较重,无暇健身,这与中国的家庭结构有着密切关系。中青年往往上有老需要照顾,下有小需要抚养,他们在繁重和琐碎的日常家务中很难抽身去锻炼;其二,中青年正处于事业的黄金季节,他们往往是单位、公司或企业的骨干,工作上的压力使他们无心健身;其三,俗话说“年轻时人压病,年老时病压人”,中青年在生理年龄上正处于“人压病”时期,他们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身体棒,健身是老年人的事。

  现实生活中的负担,实际工作中的压力,加之观念陈旧,这使中青年人群大都处于“亚健康”状态。来自中华医学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各种老年性疾病已经提前向中青年袭来。中青年是家庭的顶梁柱,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他们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与国家的未来。消失在全民健身大军中的“大兵”需要拯救,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怀。本报记者 朱才威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