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出台一系列临时性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大运村里设“中国文化体验区”……前来哈尔滨采访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的记者,又在“冰城”找到了去年采访北京奥运会时的感觉。
虽然北京奥运会已圆满落幕,但成功举办奥运会的经验已作为一笔宝贵财富永远留在中国。作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首次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大冬会组委会充分借鉴、学习了北京奥组委的成功经验。据悉,大冬会组委会此前曾多次赴京,向北京奥组委“讨教”。黑龙江省常务副省长、大冬会组委会执行主席杜家毫告诉本报记者,组委会对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经验都进行了研究和借鉴,这些经验令大冬会受益匪浅。
在诸多借鉴举措中,打造“绿色盛会”最为典型。哈尔滨市环保局局长毕林涛介绍,借鉴北京的做法,哈尔滨出台了一系列临时性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措施,确保赛时空气质量达标。环保部门与31家重点工业企业签订了大冬会期间燃煤量削减“责任状”,赛会期间每日削减烟尘达5533吨。哈尔滨市交通部门也通过新增“绿色公交”控制了车辆污染排放,还通过推广清洁燃料、对尾气排放超标车辆实施限行等措施,有效治理了“黑烟车”。
北京奥运会期间实行的车辆限行措施法令首都市民受益至今,哈尔滨在大冬会期间也推出了“单双号”限行措施。哈尔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局长孙秋实介绍,市内19条主干道2月15日至3月1日每天7时至20时,除公交车、出租车、大冬会持证车辆等规定车辆外,其他机动车辆一律按尾号对应单双日通行。自从15日以来,哈尔滨市各主要街道上的车流量明显减少,车流行进顺畅,车辆尤其是公交车的速度大大提高,方便了普通市民的出行,“真希望天天都开大冬会”成了冰城市民的心声。大冬会还借鉴了多项北京奥运会交通管理措施,如在城区主干道及重点高速路段设置大冬会专用车道,开设赛场公交专线、快线,准许赛会注册人员免费乘坐公交车等。
媒体服务方面,24小时运转的主新闻中心(MPC)内信息、语言、摄影、医疗、保险、银行、邮政、旅行及票务服务应有尽有;MPC及各赛区分新闻中心均设置了即时更新赛事相关信息的计算机终端。
此外,大冬会安保、场馆建设、医疗卫生、兴奋剂检测、气象保障、国际联络、市场开发、志愿者等各方面工作,无不渗透着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宝贵经验。就连运动员村里的“中国文化体验区”、市内举办的大型文化活动和“中国加油,大冬会加油”的口号,也令人不禁联想到温馨和谐的北京奥运会奥运村、热闹非凡的奥运文化广场和充满豪情的“奥运加油,中国加油”。
大冬会还请来了不少亲历北京奥运会服务工作的人员及合作单位。各场馆礼宾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就由原北京奥组委培训师担任;大冬会组委会从全国挑选的160余名“大厨”中,有80余人曾直接服务过北京奥运会及残奥会。
杜家毫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为大冬会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他表示,尽管哈尔滨承办大赛的实力和能力暂时无法与北京相比,但组委会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突出自身特点及优势,努力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赛事。本报记者 王笑笑 RJ231
(本报哈尔滨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