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大型体育文献纪录片《与梦齐飞》日前已经在北京电视台体育频道开始播出。这部纪录片以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史为背景,纪录了中国体育在这三十年里的辉煌与变迁。2月11日的第二期名为《体育凝聚力量》的节目,则将镜头聚焦在中国体育取得重大突破的1981年-中国男子排球队、中国男子冰球队、中国乒乓球队以及中国女排,从“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到延续至今的“女排精神”,中国人在体育舞台上展示了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的力量,更找到振奋民族精神的触点,成为中国的国家精神推动力。
1981年3月20日香港男排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决赛,中国与老对手韩国争夺一张进军世界杯决赛区的入场券。前两局中国男排被韩国队完全压制住,连失两局形势严峻。关键时刻的中国男排健儿们反而放松下来,“想办法发挥出水平,去冲去拼”成为队员们的行为主导。由于中央电视台租用的国际卫星信号到时间了,比赛打到决胜局的后半段,中央电视台停止了直播。这也让守在电视机前的北大学生们守在收音机前收听实况直播,当胜利的消息传来,北京大学4000多名学生集队游行高唱国歌,喊出了80年代的时代最强音--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如今北大1980届全体毕业生留给母校的“振兴中华”的石碑依然屹立在北大图书馆正门。《人民日报》生动记载了当晚的闪光时刻,并评论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是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北大学生的喊声。从北大校园为男排胜利发出的呼喊,表达了当时全体国民对国家强势复兴的强烈愿望。
也同样是在1981年3月,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在北京的首都体育馆掀起了第一波的冲击波:全部七轮赛事,中国队六胜一负夺得亚军,中国国旗六次升起,国歌六次奏响。冰球队员的血性与顽强,让观战的一万八千名观众热血沸腾,《人民日报》也刊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学习中国冰球队的拼搏精神》。从此,“拼搏精神”首次出现,并成为了包括此后女排在内的中国体育界的“精神基座”,也成为中国人冲击世界顶峰的无穷精神力量。(世界冰坛实力划分是A、B、C、D这样的等级分组,每个组八个队,实行升二降二的升降级制度。B组以上的就是世界前十六名。)
和排球、冰球等其他项目不同的是,中国乒乓球队是唯一一支持续参加单项世界大赛的队伍,截至到1981年,中国乒乓球队已经夺得了接近30个世界冠军,其中容国团在1959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夺得男单世界冠军,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世界大赛的冠军。而在1981年4月前南斯拉夫举行的第36届世乒赛上,肩负着国球荣誉的中国乒乓球队的一扫上届世乒赛颓势,谢赛克、蔡振华和施之皓决赛中5比2痛击欧洲劲旅匈牙利,重夺斯韦斯林杯;而本届世乒赛上,中国乒乓球队发挥神勇,囊括了本届的全部七个冠军,创造了世界乒乓球赛55年历史上的新纪录。中国队的神勇也让东道主非常佩服,他们甚至开玩笑说:“哎呀,我们做好了的菜,都让你们中国队吃了。你们一点也不给我们剩。”中国的乒乓球神话震惊世界,回国后的乒乓球队受到全国上下的欢迎,万里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上提出“乒乓精神”的口号。原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富荣先生解释道:“实际上,"乒乓精神"就是一种"不服输,不言败"的体育精神”。
和“乒乓精神”一样的,是已经延续至今的“女排精神”:1981年11月,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日本举行,新老结合的中国女排代表亚洲参赛,虽然彼时已经是世界排坛公认的劲旅,但是由于在以往的世界大赛中从未获得前三,对于本次世界大赛的成绩国人并未报太大希望,反而是女排姑娘自己心里暗暗憋足了一口气。张蓉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出发之前,我们的想法就是要拿冠军。因为我们自己已经具备了拿冠军的实力。”中国队在与前苏联女排的比赛中首局15比4兵不血刃先声夺人,第二局却0比9落后跌落到谷底,临危受命的中国女排队长曹慧英上场帮球队稳住阵脚,并最终击败前苏联,也报了1978年世锦赛告负的一箭之仇。决赛中,中国女排3比2艰难击败了有着“东洋魔女”之称的日本女排,以七战七捷的佳绩,首次登上世界冠军领奖台。《人民日报》第二日头版头条启用了鲜红色的大标题:“刻苦锻炼顽强战斗七战七捷为国争光——中国女排首次荣获世界冠军”。文章旁边还配发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体育比赛的胜利,上升到了激励整个民族精神的高度。
1982年印度新德里第九届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在金牌总数上首次超越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体育竞技大国。中国体育在亚洲的霸主地位,再也没有被撼动过。
体育兴国家兴,体育强中国强。体育,既激励了运动员的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从“人生能有几回搏”、到“女拼搏排精神”再到“加油中国”,这些体育口号,已经远越过体育的范畴,成为中国人民奋力拼搏努力奋斗的精神财富。
(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