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大学国王学院(King’s College)和普利茅斯(Plymouth)大学2008年公布的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政府把大麻归类于哪个级别的药物并不影响人们是否吸食。研究者认为真正需要的不是加重刑罚,而是提供更好的信息,让人们了解吸食大麻的潜在危害。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陆林教授也指出,人们对吸食大麻的危害认识还远远不够。“觉得大麻比酒精或者香烟危害更少或者类似的认识是绝对错误的。虽然大麻没有明显的戒断症状,但在心理渴求方面一点不比海洛因差。需要特别警惕的是虽然国内目前吸食大麻的人数不多,但已经呈现出年轻化倾向。毒品总是先从国外流行,然后再传到国内。90年代流行鸦片、海洛因,近5年则以冰毒、摇头丸为主,大麻正在慢慢进入,估计再过5年左右就会流行起来。”
“大麻”烦
学者们早就注意到大量或长期使用大麻,会导致学习障碍和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轻者注意力、计算力和判断力减退,思维迟钝、木讷,记忆混乱;重者免疫系统遭到破坏,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毒、细菌感染。所以大麻吸食者患口腔肿瘤的多。
近年来,科学家还证明了大麻的活性成分可使血压中的甘油三脂水平上升。而甘油三脂升高可能是大麻导致心血管和大脑疾病的重要原因。在英格兰,由大麻引发精神病而接受治疗的人数目前呈上升态势。一项对瑞典5万多名士兵随访15年的科研结果证明了大麻的使用使精神分裂症的危险性增加30%。
在类似的研究中,科学家对荷兰4045名无精神病者和59名基本诊断为精神性疾患患者作了3年随访,显示使用大麻与精神病之间有显著关系。原本有精神性症状并使用大麻者结局更糟。对美国1920名社区成人样本随访15年,结果表明使用大麻出现抑郁的危险性增加4倍,使用大麻特别与自杀念头和快感缺乏的增加有关。澳大利亚一项研究的类似结果显示,对大批14-15岁人群随访7年后,使用大麻与焦虑或抑郁之间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这表明经常使用大麻其相应的焦虑或抑郁发生率会升高。
陆林教授也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吸食大麻容易导致精神出现状况。“已经出现多起伤人和自伤的情形。在许多城市,差不多有50%的案件和吸毒有关。”在陆林教授特别指出的新疆吸食地区,某市人民医院在2002年到2006年间共收治了87例维吾尔族吸食大麻导致精神障碍的患者。他们表现出以兴奋、冲动、行为紊乱、幻觉、妄想为主的精神症状。吸食大麻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临床症状也就越重,而且大部分残留智能缺损、人格改变。
让陆林教授担忧的还有一点是大麻吸食常常呈现集体化倾向。“国内的球星、演艺明星,还有商人、经理人,这些有经济基础的人聚集在一起吸食大麻,常常会有性冲动,发生性乱交,从而导致艾滋病的泛滥。这和海洛因通过注射传递艾滋病的途径很不一样,危害性更大。”
随着新型毒品吸食人群从青少年向公司白领、中产阶层扩散,吸食场地从歌舞娱乐场所向私人会所、居室等隐秘场所发展,对那些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家长而言,如何避免孩子一不小心上了贼船真是一件颇为伤神的事情。
一个好消息是,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人们之所以会掉进毒品的陷阱,是因为过着孤独、压抑、无趣的不幸福生活。如果生活在快乐的伊甸园中,有可能根除任何形式的成瘾。来自英属哥伦比亚Simon Fraser大学心理学系的布鲁斯教授已经通过小白鼠试验验证了这个推断。
布鲁斯教授为小白鼠们构建了一个天堂——鼠园里有漂亮的溪流和草地,有罐头瓶子可供戏耍,还有大量小房间供鼠类们进行约会、婚嫁等社会活动。可怜的小白鼠们再也不用整天在迷宫中瞎转了。结果真实的天伦之乐显然超过了毒品的人工快感,鼠园里的老鼠们对吗啡溶液几乎不怎么碰,而对照组中孤独、沮丧的老鼠们则很快接受了借毒消愁的命运。这些形单影只的家伙喝下的吗啡鸡尾酒足足是鼠园里那帮幸运儿的12倍!
所以,即使研究药物依赖性的学者们也赞同这样一个观点:一个积极、良好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在儿童时期和青春期,是一个人抵抗“成瘾”的强有力的保护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