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综合体育> 2009年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 羽毛球> 正文
因为爱争执、爱摔拍子,中国羽毛球男单一哥林丹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的约翰麦肯罗”。去年年底,参加奥运后的第一个赛事,林丹在比赛场上不再发疯,而是平静与对方握手。在接受本报专访时,林丹说:“现在的我正在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会把很多事情放得比较开,很平淡地去对待一些事情,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
林丹有成为一名偶像的全部条件。去年8 月17 日夺得奥运冠军那夜,CNN 对他的描述是:“这位面容俊朗的年轻人一直是他那个项目中的绝对统治者,他赢得了2次世界冠军,他约会的是世界排名第一的羽毛球女选手谢杏芳………”
除了相貌、名誉、地位和女友,林丹还有不菲的身价,他是继姚明、刘翔、郭晶晶之后,广告价值最高的运动员。采访当天下午,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球迷跑过来对他说,“林丹我想和你照张相”,他很开心地答应了。拍完照后,小姑娘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信封:“林丹,这个给你,麻烦你帮我转交给鲍春来。”
“我已经帮鲍春来办过好几次这样的事情了。”林丹哈哈大笑起来。打比赛的时候,场馆里年轻女孩的尖叫声接连不断。可“中国羽毛球一哥”林丹似乎并没发现自己的男性魅力,“喜欢鲍春来的人应该会多一点吧,他是羽毛球队公认的帅哥。”
访问约在半夜11点半进行,林丹看起来有点疲惫,但心情很好,时尚的发型依然很神气,身穿D&G 的黑色T 恤和仔裤,身材挺拔修长,面对镜头,他的举手投足已经很自然娴熟。
1 月8 日,国际羽联公布了最新一期的世界排名。马来西亚选手李宗伟高居男单的榜首,而林丹排名第二,和李宗伟差距4800 多分。
这个排名,对奥运之后的林丹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所有的运动员都想要战胜世界第一或者是奥运冠军,我不想把自己摆到很高的位置上。我只是一个很优秀的年轻运动员,他们来冲击我,反过来我也一样可以去冲击他们。”
对林丹来说,2008 年似乎是完美的一年。林丹用奥运冠军成就职业生涯的大满贯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超级丹”的实力。只有他心里清楚,这一年将是他人生多么重要的一个分水岭。
“之前的四年,我是在为冠军而打,接下来,我要享受打球的过程。”登顶之后的林丹显得很放松。找回打羽毛球最单纯的快乐,只不过是他的目标之一。更重要的是,他正在努力撕掉身上“坏小子”的标签。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25 岁的林丹表示想以一个成熟男人的姿态被人们所记住,“有责任心,敢于行动”是他对自己的定义,也是他眼中成熟男人的最低标准,“我还是一个军人,是一个男人,不是男孩。”
访问结束时将近凌晨1 点,林丹忍不住打了几个哈欠,但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耐烦。“选一张好看的照片刊登吧。”离开前,“爱美”的他对记者说。
“我要去享受打的过程”
去年11月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是林丹在奥运会后参加的第一个赛事,他以2:0 战胜对手李宗伟,拿下了男单冠军。比赛结束后,林丹平静地和对手握手,一脸轻松向四周的观众致意。
这和他拿到奥运冠军那一刻的反应截然不同。那天也是同一个对手李宗伟,当最后一个球打完,迎接胜利的那一刻,林丹一下子丢开球拍,双膝跪地,泪流满面。接下来,从教练怀里平静下来的他,站直立定,缓缓地面对全场观众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可能大部分人都猜到林丹会这么做,”还没等兴奋的解说员说完。他做了更疯狂的事:把手中不菲的球拍丢向观众席,随之是脚上一左一右的两只球鞋,接下来,他把自己投入了第一排观众的怀里,尽情和他们拥抱。
很多人都以为林丹被这个冠军乐疯了,其实他没有,“我记得那不是金牌给我带来的开心,我的第一感觉是,噢,我终于解脱了!”
林丹被奥运冠军折磨了四年,这不仅是他职业生涯中所渴望的一块金牌,更是13 亿人所渴望的金牌。“冠军,我自己也不能肯定,所以每一场比赛都要背着很重的包袱去冲,虽然是夺到了最后这块金牌,但是我感觉到真的是很累很累。”
奥运前,林丹一直被焦躁情绪裹挟,更多时候他把气撒在拍子上。“每一天我都想要把技术变得非常的到位,就是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自己变得更强一些,心情特别急切。虽然训练效果还行,但总是会有一些你的对手、同伴啊给你造成一些麻烦,令你有不如意的时候,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把拍子摔了。”
回忆这些,林丹难免有点痛苦。林丹不由怀念起刚学羽毛球时的那些日子。那时,他只是福建龙岩上杭县的一个调皮小男孩,他对几年后、甚至连第二天要发生的事情都没有任何概念。他只不过被妈妈带去体育馆,决心选一个体育项目来磨练一下他的好动个性。
“体育馆很小,当时只有一个羽毛球馆,一个体操馆还有一个乒乓球馆。而羽毛球馆在这两个馆前面,我一进门,就看到一些白色的球在空中飞来飞去的,还有很多大哥哥大姐姐跳来跳去的。”林丹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东西,直觉告诉他这应该会很好玩,他开心地回头对妈妈说:“好,我想留在这边训练。”小男孩争强好胜的性格在林丹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没有别的想法,就是不喜欢输,输完以后总是很不高兴,想马上再打一次赢回来。”
“我记得那时每一个很小的过程都能让我快乐,今天我战胜了某个高手,也会很开心。”
从青年队进入国家队时,和那些身体条件已经成熟的运动员相比,林丹的身体速度和力量有着很大的差距。他每天默默地在场馆里训练,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赶上。让林丹最煎熬的时刻是去食堂吃饭,在羽毛球国家队以前的食堂里,最前面摆了一个电视,而有“资格”坐在电视机附近位子的往往是一些世界冠军或者优秀运动员。如果要打饭,就必须从这些运动员面前走过。
当时还没有资本和冠军们平起平坐的林丹总是和队员鲍春来像做贼一样打好饭菜,就飞快地跑到最里面的桌子吃饭,“而且每次盛了第一份饭菜,吃完之后我不敢去盛第二份。吃完觉得差不多了就赶紧走人,感觉很不好意思。”那时候的林丹有一种强烈的从后面走上前的渴望。几年后,林丹终于获得了坐在电视机前吃饭的资格,可以理直气壮地盛第二份饭。
林丹的一战成名发生在2002 年的韩国公开赛上,那年他年仅18 岁,已经风光无限。“那是我的第一站男单冠军。之后就是2002 年的汤姆斯杯,我是中国羽毛球的二单,那一次汤杯虽然我们没有拿冠军,但是我一场球没有输。可能从那个时候起,有很多中国的羽毛球爱好者记住了一个年轻运动员叫林丹!”林丹用了很多个“开心”去描述那些年来他的每一次变化。但后来,这种最单纯最原始的快乐不见了。“从2004年到2008 年,这四年,就只有拿了冠军我才能开心。而十年前,对我来说,赢一场比赛、输一场比赛,都是可以接受的。”
林丹的下一站,是2010 年的伦敦,又一个四年,可是目的已经不一样。“我希望我后面的这4 年职业生涯,是很开心地去度过的,我要去享受打球,即使输了我也要去享受,而不是说,啊,我明明拿了冠军,感觉却像是解脱一样,这样的职业生涯就太累了,可能会让我觉得很艰难,而且很不开心。”
用军礼证明自己是个男人
“如果我只是想打一场比赛,而不是想拿冠军或者想战胜对手的话,我会表现得风度翩翩,不管是开始还是结束,举完手就离开场地了。”
和绝大多数魔鬼训练下出来的“乖乖牌”运动员不同,场上的林丹有很明显的个人风格。“他的身上充满霸气,”这是人们对他最多的评价。
从林丹拿起球拍的第一天,他似乎就从来没有惧怕过谁,“如果你怕这个人的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是你怕失去这个冠军,或者是你怕失去这场胜利,对结果太在乎,你才会怕。”
比赛在他眼里,更多是一次次充满欣喜的新游戏,“我小时玩超级玛丽,过了这一关我就知道了,这里有危险,下次注意一下就好了。但比赛不是这样,比赛从来不会复制的。奥运会我以这样一种方式赢了李宗伟,你再去找任何的一个比赛,都不会一样。”
中国运动员教育基金的总干事陈宁说,他第一眼看到林丹时,就觉得林丹会很强,“鲍春来有时说他想拿冠军,但是你总感觉他没有那个气魄。而林丹身上有这样的一个气场,这很重要。”气场对林丹而言,其实是一种精神支柱。奥运会发装备的时候,林丹拿了自己的拍套,找了所有的队友、工作人员、医务人员,让他们签名,写上加油。“这种方式就是你要信任周围的人,其实这也是个气场,他们可能在无形当中会给你一种力量。你信任他们,那他们就会更好地团结在你的周围,或者帮助你。”
更多时候,身边的人反而会被林丹的气场所触动。队友鲍春来有一年参加汤姆斯杯半决赛,和对手索尼的第二局的比赛一直处于胶着状态,进行到19 平时,鲍春来有点泄气。他无意中看到场边的林丹:正用力吹着嘴里的哨子,敲打着充气塑胶棒为自己拼命加油。鲍春来突然一下子被这2008 年11 月20 日,林丹来到上海参加中国羽毛球超级赛样的激情所感染了。每次取得重要的胜利时,林丹总是不忘向观众敬一个军礼。这个动作对他来说,有着很深的意义。
“刚进国家队我拿到过很好的成绩,一下被教练看上,成为重点培养了一段时间。但当时的赛制一直在变,从15 分一下跳到7分,但紧接着从7分改回15分。我没能适应好。比赛遇到任何对手都输,一下子信心全无。”
2002 年到2003 年,林丹经历了将近一年的低潮期,“觉得还是不够脚踏实地,整个人处在一个很飘的阶段,好的时候很好,差的时候很差,不稳定。”2003 年,林丹参加了丹麦公开赛,那是他参加的第一个15 分的国际公开赛,最后他力克丹麦人彼得·盖德,夺得了男单冠军。也正是那场比赛,国际羽联送给了他“superdan”(超级丹)的称号。
比赛结束时,林丹站在场上,突然举起手来朝教练敬了一个军礼,“我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敬那个军礼,可能有感谢的意思在里面。那之后,有很多人反映说不错,因为我是一个军人,这表现出了我很真实很成熟的一面。后来,每当那种大的比赛或者关键的场次取胜以后都会行个军礼。”
“你认为一个成熟的男人是怎样的?”记者问道。
他很快给出了自己的定义:“要有责任心的嘛,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把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做好就可以了。”
“那你自己呢?”
“不能做很多,但至少还可以吧。”
“你成熟和不够成熟的地方分别表现在哪?”
“我会去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很认真地去做好,而不是只去说,而且我会在很快的时间内去行动。当然有的时候也会太冲动,没有考虑好。但是每个人的性格总是有缺陷的。”
“他是中国的约翰·麦肯罗”
林丹成为人们眼中的明星,但被人们记住的林丹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赛场上的表现,还有他的性格。
“他是中国的约翰·麦肯罗(JohnMcEnroe)。”英国《卫报》曾这样评价道,并称呼林丹为羽毛球坛的“坏小子”。美国网坛名将约翰·麦肯罗有着天才的能力,也同样拥有天才的坏脾气,他性格较为暴躁,行为不检,很容易和对手发生争执,而且时常不服裁判判决,曾经多次在比赛场上辱骂裁判,摔拍是家常便饭。
出生1984 年的林丹也是个性英雄。“我从小就很调皮,不是那么的听话和守规矩。”林丹的母亲原来在龙岩上杭县医药公司工作,当时医药公司里有个很大的院子,经常有些名贵的中药材晾晒在院子的空地上。林丹就会恶作剧地在上面又踩又跑,或者骑自行车在上面碾来碾去。
“当时楼上有个专门看管药材的老爷爷,他每天都会从上面冲下来追我,我就立刻跑掉,等他上楼了我再跑过去踩。”这是林丹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做过的“坏事”。有时候,母亲管教不住儿子,便会请出林丹的父亲。“我小时候很怕很怕爸爸,他会修理我。”
在国家青年队时,林丹的性格也曾让教练很头疼。其他队员都在老老实实地练球,偏偏他很情绪化,刻苦的时候能练得很好,但一旦心情不好的话,不仅训练得很一般,更会连带影响到其他队员。
更大胆的行为他也做得出来,“没有一个运动员敢敲拍子,我敢!觉得练得不好了就把拍子敲了,甚至把它敲坏。”林丹回忆道。
1999 年,林丹本来要进入国家队的,因为太调皮,教练有意再“磨练一下我的意志品质”,就把他的入队时间推晚了一年。但等到下一年,名单里又没有林丹的名字,只有鲍春来和他的另外一个同伴。“他们进,我没有。我一下子就急了。”
爱惜苗子的八一队主任高露江也急了,因为那个时候可能是年轻运动员水平上升最快的一段时间。高露江马上找到了李永波,恳求道:“如果这个时候林丹不上的话,再停一年就会差距很大了。”在做了不少工作后,林丹搭上了开往国家队的末班车,出发前,教练千叮嘱万嘱咐,“到了国家队千万不要调皮,那里的惩罚可能更严厉,可能会让你一点机会都没有。”小林丹有点害怕地点点头。结果到了国家队,林丹还是忍不住摔了拍子,“那一下你就控制不住,你就会敲下去,到现在我有时还会摔。”
这些还是无伤大雅的小毛病,真正让林丹背上“坏小子”恶名的,是在2008 年1月,林丹在韩国公开赛上与韩国队的中国籍教练李矛发生公开争执,在李矛用“粗鲁”、“没有职业道德”、“是我所见过最没有教养的运动员”指责他时,林丹激动地把拍子朝李矛砸去。
接下来的4 月,林丹又被媒体爆出拳打教练吉新鹏的新闻。此外,他和雅典奥运冠军陶菲克不断的口角,也成为他脾气不好的佐证之一。就像当年人们去看麦肯罗的比赛,更多是想看到他如何与人吵架一样,林丹的下一个发怒点,也成为人们的兴趣点。
与麦肯罗不同的是,林丹的坏脾气多来自于年少无知的冲动。这个出生在1984 年的少年,拥有80 后生人爱憎分明的性格,他喜欢用直接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殊不知一时的率性而为,却让他吃尽苦头。
提起这点,林丹有点发急,“在人们心里,林丹虽然拿过很多冠军,但是他很牛,他会打自己的教练,他会发脾气,其实不是这样的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我的性格比较直接,会让一些媒体或者外界不太了解真正林丹的人,透过这一点造成误解。”
他在学会沉默,希望用奥运冠军来洗刷这张“坏小子”的标签, “将功补过”。“只有拿出一个真正的分量很重的东西来,以后保持一个比较好的形象,才能让人们接受我。”
谢杏芳曾建议他多看看《三国》方面的书,从中学一些谋略:“他性子比较急,容易暴躁。也许是因为从小在八一队成长,他对世界大战这类的书很感兴趣。”
或许他接受了女友的建议开始成长,或许是经历的疼痛逼迫他把年轻的棱角磨平,“我现在在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学会把很多事情放得开,平淡地去对待一些事情,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任何事情都斤斤计较。”林丹说。
林丹的目标不是成为羽坛的约翰·麦肯罗,或许有一天,他可以做成羽坛的菲尔普斯。有时候,优秀和伟大的距离,往往只有一步之遥。
B=《外滩画报》 L= 林丹
“我能做的就是改变我自己”
B:你今天穿得挺帅挺明星的,你平时都喜欢穿名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