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留在奥运会必须打起来 跆拳道新规则3秒可扭战局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2月22日03:05  新京报

  

为留在奥运会必须打起来跆拳道新规则3秒可扭战局
使用新规则后,赛场上两名队员作斗鸡状移动但不进攻的场面将会减少。图/CFP

  奥运会刚刚结束4个月,跆拳道便改变了规则。12月15日,世跆联在土耳其召开的会议上通过了新规则,其核心部分是分值和场地面积的改变———原先击中躯干得1分,现在为用难度较低的正向动作击中得1分,用难度较高的反向动作击中得2分;击头由原来的得2分变为得3分,场地由10×10米变为8×8米。改变是为了增加跆拳道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程度。新规则在上周的全国冠军赛上首次试用,它也将用于明年的世锦赛、全运会和4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这个改变是瞎折腾还是真改革?惟有时间可证明。

  初衷 为留在奥运会 狠赚眼球

  1988年汉城奥运会,跆拳道作为表演项目首次跻身奥运大家庭,12年后的悉尼奥运会,跆拳道首次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创业难、守业更难,跆拳道进入奥运会后面临着更多问题。

  雅典奥运会后,国际奥委会的奥运瘦身计划中,跆拳道也成为备选项目,虽然最终保留,但世跆联还是惊出一身冷汗。跆拳道比赛中的裁判问题长期为人诟病,规则相对复杂,比赛中也时常出现双方半天不出一脚,只是长时间试探的场面。

  据了解,全世界的跆拳道爱好者有七千万之多,我国也有150万人练习过跆拳道。表演中,经常见到碎木板满天飞的场景,但竞技跆拳道中,这些漂亮的高难动作很少见到。并非职业运动员不会这些动作,而是实战以得分为主,高难动作与简单有效的动作得分相同、且容易失误,纯竞技的比赛反而显得更简单。

  近几年,裁判员队伍愈发成熟,执法更加严格,而且为了让比赛更好看,世跆联也在不断改进规则,比如场地尺寸、裁判数量、竞赛时间、电子护具等等。这次推出的新规则核心是对难度动作分值的改变,就是鼓励使用高难度动作,从而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激烈性。

  核心 场地变小 分值精确

  跆拳道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竞赛规则一直在不断地改进。12月15日,在土耳其召开的世跆联执委会上,又推出部分试行新规则。这也是2000年至今,跆拳道竞赛规则的第6次修改。

  这次最直观的改变就是比赛场地由10×10米缩小到8×8米。理由很简单,场地缩小,运动员躲避空间缩小,见面开打的几率更大。核心部分是高难度的反向动作得分从1分变为2分,击头得分由2分变为3分,也就是说,得分不再只看击打效果,还要加上动作的难度系数。难度动作的分值提升,比赛的偶然性也增加了,以往落后6分基本无法挽回,现在努力打出两次击头或3次后踢就能扳平。因此,分差7分胜和任何一方先得12分的顶分胜规则也随之取消,落后方追分的希望比以往大多了。

  此外,为加快比赛节奏,世跆联曾推出过“15秒倒计时法”,就是在认定双方都处于消极状态5秒后,裁判员心中默数10秒,如双方再不进攻,裁判将予以警告,两次警告罚1分。新规则把这10秒更精确化,在裁判做出要求双方进攻的手势后,电子倒计时开始,队员能在比赛中看到,不想被罚分,就要主动进攻。

  使用新规则后,比赛更加刺激。不过,有裁判认为,新规则破坏了比赛的连贯性———按照裁判的习惯,手中依然只有1分和2分的按钮,正向动作时按1分,反向动作和高位动作按2分,击头后裁判示意比赛暂停,追加1分后再进行,不像以前击头后继续进攻。

  案例 使用新规则 3秒扭战局

  虽然没有最终夺冠,但男子84公斤级决赛中,山西选手郑义在最后3秒时的“击头”扳平比分,把比赛拖入加时赛,这依然是2008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上最精彩的一幕。

  在距离第3局比赛结束只有3秒时,河南选手潘冬冬还以4比1领先。就在大家都以为比赛就会这样结束时,郑义突然起脚发动最后一次进攻,击头得分。裁判几乎同时按下“2分键”,随后主裁判指示记录台追加1分———4比4。比分停在平局时,3局比赛时间到。郑义利用最后一次进攻将比赛拖入“突然死亡”阶段。旧规则中,击头只能得到2分,而新规则将击头的分数从2分增加到3分。因此,郑义才能够凭借最后一次“击头”进攻,挽回劣势。(本报记者 田颖)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跆拳道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