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跆拳道在奥运赛场实现两项突破,但也留下了遗憾。此外,电子护具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应用,但并没有达到世界跆拳道联合会的预期效果。
奥运参赛阵容敲定 三大高手无悬念
中国跆拳道队的奥运参赛级别在2007年已经确定,参赛人选其实悬念不大。但根据奥运选拔办法,奥运参赛名单要在今年3月的全国锦标赛后才能确定。不过在此前的“好运北京”国际邀请赛结束后,名单彻底失去了悬念。
参加女子67公斤以上级比赛的陈中曾在多哈亚运会夺冠,此后又在2007年北京世锦赛获得冠军实现个人大满贯。作为世界跆拳道一姐,陈中已经连续获得两届奥运会冠军,如今仍然保持着如此好的状态,她的入选毫无疑问。
女子49公斤级的吴静钰同样获得了多哈亚运会和北京世锦赛的双料冠军,这位小将通过这两次大赛将自己的才华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从中得到了信任。当国家队上报这个级别的时候,吴静钰的入选就已经成为必然。
男子80公斤以上级的刘哮波曾在2005年东亚运动会获得冠军,一鸣惊人后一直处于不断的进步当中。北京世锦赛时刘哮波闯入八强,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在这个级别上他当之无愧的国内第一高手。在世锦赛后,他就几乎已经锁定了这一名额。
悬念最大的是男子80公斤级,多位选手都有机会,在世锦赛中打入八强的朱国希望最大。在“好运北京”邀请赛击败队友潘冬冬夺冠后,朱国确立的积分优势,最终获得奥运参赛资格。
奥运备战并不保守 国家队积极参赛
奥运会之前如何保护主力选手是大多数项目的重要工作,而对于跆拳道这种容易受伤的半接触武道项目,这一工作的难度就更大。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跆拳道队不仅作了非常细致的工作,而且表现得并不保守。
在今年奥运会前的两次大赛全国锦标赛和亚洲锦标赛中,原以为国家队的重点队员不会参赛,但各位奥运主将均出现在赛场上,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敢于参赛还是其次,国家队选手并非保守参赛才是关键。
为了防止受伤,很多运动员往往在面对奥运会前的比赛时出工不出力,比赛中谨慎小心。但跆拳道队的主力们并非如此,拳跆中心副主任赵磊认为:与其让他们心有余悸的参赛,还不如放手去打,思前顾后的去比赛有时更容易受伤。这样做虽然有风险,但也是有道理的。
中国跆拳道队的这一大胆举措收到了成效,四位主力队员不仅没有在奥运会前受伤,而且通过参赛达到了实战演练的目的。跆拳道队的四步走备战计划,也通过比赛得到了很好的检验。
冬训是备战的第一阶段,目的在于强化基本功的训练,“好运北京”邀请赛则是对这一阶段的实战检测。第二阶段是巩固基本功训练的成果,亚洲锦标赛则是实战检验。第三阶段是强化技战术训练,第四阶段则是奥运前夕的实战模拟。
奥运赛场两大突破 1金1铜意义不凡
跆拳道项目自2000年进入奥运会以来,中国选手在两届比赛共获得3枚金牌,但都是来自女子大级别比赛。而在北京奥运会上,吴静钰夺得女子49公斤级金牌,实现中国女子小级别的奥运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