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探索体育办赛新模式
张宁、高等六位羽毛球世界冠军,在源深体育场举办的退役仪式上流下了激动的眼泪;看台上近5000名热情观众,则用不停歇的掌声和欢呼给予回应———这是在上月举办的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上的一个镜头。这次比赛共吸引3万多人次观众,比赛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直播,光国内就有1000多万人次的电视观众,通过央视五套观看了这次羽毛球盛宴。
相比政府出面办赛的传统做法,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的办赛思路,显得更具市场化。这次比赛,浦东新区只进行了300万元象征性的补贴,用来购买赛事的组织和服务。其余700万元的缺口,则完全由承办赛事的一家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培育的社会性企业筹集。有人戏称:“小蚂蚁”啃动了“大骨头”。
成功意想不到
从成功申办到开幕,只有短短6个月的时间,很多人心头都浮起“问号”:名不见经传的金浦体育文化公司,究竟到底能不能办好国际赛事?
等到答卷交上来,是谁都没想到的结果。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在比赛期间感叹:无论是场馆的总体布置,还是广告布景板的摆放等细节,都符合国际赛事的标准,“可以打高分”。
金浦文化体育公司总经理倪根和也没预计到赛事竟如此火爆,“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国际体育大赛,也是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在浦东的第一年,我们一开始都有些忐忑。初步的心理预期,是只要亏损在100万元以内,就算不错的成绩。真没想到,最后两天半决赛和决赛的球票,都提前卖光,票房做到了160万元。”
机制激发潜力
金浦体育文化公司副总经理康元龙之前曾担任静安区体育局局长。对于政府出面办赛和社会办赛的理念区别,他感慨地说:
“过去我搞体育赛事,驱动多个部门联合行动,靠的是政令,要产生大量的费用。”康元龙告诉记者,如今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的模式,把体育办赛纳入了市场化的轨道,政府不再出面组织,所以一些老问题就迎刃而解,“因为是市场运作,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因为是社会办赛,和盈亏直接挂钩,大家都精打细算。”
倪根和则和记者说了幕后故事,“过去我们的办赛模式,是新区政府点名,浦东的企业出钱。这次没了政府出面,我们针对浦东企业的招商,效果一般。这就逼着我们走出上海、走向全国。前前后后,我们接触了200家企业,去了六七次北京。一开始,李宁公司只肯出少量的钱,说难听点有点打发人的味道,但我们不放弃,用诚意来打动对方,最终李宁公司成了我们的主赞助商,一年的赞助金额接近300万元。我们甚至找到了泉州驻上海办事处、义乌小商品批发城等,虽然最后赞助额度不大,但是积少成多。”
政府转变角色
传统的政府办赛模式,往往由政府大包大揽,以致逐渐走入了办一个赛事就要建一个体育场馆,建一个场馆就要设一个事业单位,设一个单位就要养一批人的怪圈。
作为第一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浦东新区这次在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的承办过程中,第一次进行了“体育比赛社会办”的探索。一方面,政府不出人,花300万元购买赛事承办服务;另一方面,政府也不是袖手旁观,全过程提供指导。
浦东新区社发局局长曹锡康认为:“如果让浦东新区政府来操办这个全新的赛事,拿出1000万元也不一定能办得好。现在我们只拿出300万元,就达到了1000万元的效果。经济上,政府投入少了;精力上,也不会被接待和组织牵扯太多。这样的操作,应该算双赢。”
政府每年拨少量的钱,扶持社会力量登台唱戏,“花300万办1000万的事情”。今年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的运作模式,对每年举办大量体育比赛的上海其他各区县来说,无疑也具有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