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四原因成就金昶伯九年辉煌 他让中国女曲登世界之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09:20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魔鬼教头离任!这则消息对于正在走向世界之巅的中国女曲来说犹如一记晴天霹雳。12月8日,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手曲棒垒管理中心正式对外宣布,将不再与率领中国女曲步入世界强队行列的韩籍功勋主帅金昶伯续约,这位在中国执教长达9年之久的韩国硬汉,从今天开始就要离开他深爱的中国女曲,以及与他有着深厚感情的中国女曲姑娘。

  1999年,时任韩国队主教练的金昶伯毛遂自荐来到了中国,并且开始了自己在中国长达九年的执教生涯。在带领中国女曲的九年间,金昶伯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将中国女曲由一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之师塑造成了世界一流强队。

  回顾金昶伯九年来的执教成绩,完全可以用“辉煌”一词来形容。2000年,金昶伯率领中国女曲首度跻身奥运会,并且取得了第五名的优异成绩;2002年,他带领中国女曲力克世界诸强,夺得了女曲冠军杯冠军,首登世界之巅;随后他又率队两夺亚运会冠军,并且在08北京奥运会上,带领中国女曲夺得了亚军。可以说,金昶伯带领中国女曲所取得的辉煌战绩是前无古人的。那么,这位韩国硬汉的成功秘诀又是什么呢?

  首先,金昶伯的成功应归功于他出色的执教能力。金昶伯在执教韩国女曲时,曾带队获得过奥运会的亚军和亚运会的冠军。金昶伯执教最为出名的就是他针对亚洲球队所推行的“魔鬼训练法”,这种近乎于在地狱间行走的高强度体能训练,造就了中国女曲之后超乎寻常的体能储备以及无比坚韧的意志力。

  其次,就是金昶伯对女曲超强的责任感。在金昶伯执教中国女曲期间,他几乎放弃了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制订训练计划、观看分析技术录象等等,这些无疑占用了他训练之外的绝大部分时间。而在训练中,金昶伯更是对球员言传身教,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甚至不惜以损坏自己的身体来要求队员严格执行自己的训练计划。

  再有,金昶伯在带队时更注重的是团队战斗,而非突出球星个体,这与阿根廷、澳大利亚等以球星为主的带队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金昶伯治军严格,并且坚决执行团队奖惩法则,往往一名队员犯错,受罚的是全体队员,注重对个人的责任感以及团队的互助精神的培养,这些无形资产在中国女曲后面参加的许多大赛中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金昶伯在赛场内,是一个“魔鬼教头”,但在赛场之外,他更像一位慈父,关怀着每一位球员。他得知队员们收入很少,球队经费短缺,于是用自己的工资为每位队员添置衣物。而在训练之余,他总会顾不上吃饭就赶往医院,去探望有伤病的队员。每当一位球员代表国家队出场次数达到100场时,他都会自掏腰包,在赛前为球员献上100朵玫瑰和一个父亲般的拥抱。正是缘于这种胜似父女间的情感或是默契,激发出了中国女曲超强的战斗力,试想,谁不愿为自己的父亲去拼尽全力呢?

  当然,金昶伯的成功除了他个人出色的业务能力以及过人的人格魅力之外,还源于他麾下有许多愿意为女曲运动付出血和汗的姑娘们,她们心甘情愿地接受着金昶伯年复一年魔鬼般的训练,并且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苦,她们被尊以“冰山雪莲”的美誉。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些 “魔鬼教头”训练出来的铁娘子,中国女曲才能将体能和意志发挥到极致,从而弥补技战术上的缺陷,与强大的对手进行抗衡,跻身世界一流强队行列。

  此外,手曲棒垒管理中心对金昶伯以及他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也为金昶伯解决了后顾之忧,让这位铁帅可以放手一搏,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女曲的建设中去。应该说,金昶伯的成功,有其个人的因素存在,但同样也离不开团队的配合协作。正是有这样一个上下齐心、精诚团结的集体做后盾,才促成了金昶伯在中国的成功,造就了中国女曲今天的辉煌。

  金昶伯的离去对中国女曲来说无疑是一件憾事,一大损失。然而,我们也不应为中国女曲太多担心,因为金昶伯在九年间为中国女曲打下深厚的强队底蕴,以马弋搏为代表的中生代球员已经成熟,成为了中国女曲的核心力量,而以李红侠、赵玉雕为代表的年轻球员也在经历了冠军杯、奥运会等大赛后日趋成熟,逐渐成为了中国女曲的中坚力量,这就是金昶伯为中国女曲留下的宝贵财富。比起过往的辉煌战绩,这一切要更显弥足珍贵,意义也更为深远,同时也更能让我们留恋这位慈父般的魔鬼教头。(航海日志)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中国女曲不再续约金昶伯专题 

更多关于 金昶伯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