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谷歌搜索“刘翔”,结果显示在过去一天内,约有180000项符合的查询结果。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刘翔无小事”,更何况是动手术这样的大事件。转眼间,刘翔又成了各大报纸体育版面的头条了。
在刘翔出发的前一天,我专程去田管中心拜访冯树勇总教练。过去几年里他一直与刘翔关系密切,并且时常会充当田管中心刘翔发言人的角色。但是这一次当我再问起刘翔手术的相关细节,冯总教练却显得相当无奈。“别问了,让他低调点儿吧。其实他现在什么都不是,既不是奥运冠军也不是世界纪录保持者。你们还那么盯着他干吗?”他甚至让记者换位思考:“想想看,如果你们是刘翔,现在也不愿意这样被关注。”
这种心情我们是可以理解的,刘翔更愿意让人们记住的是他在赛场上的奔跑,而不是一次次的诊疗。然而在刘翔出发美国之前,他们到底还是在上海召开了一场新闻通气会。这是没办法的选择,那么多新闻记者都等着要稿子,即便不开发布会,他们也会把机场围个水泄不通。这就是刘翔的魅力,即便他已经“什么都不是”,但只要他是刘翔,这就足够了。
据说,刘翔的治疗方案之所以拖这么久才最后出炉,是因为内部在要不要动手术的问题上一直都存有争议,同时也没有人敢顶着压力拍板做这个主。而美国方面专家的会诊报告也到得很晚,他们也表示尽管脚踝的问题看起来不大,但因为是刘翔,他们也需要慎重。想起本报在奥运之前做过的一个专题“保护国宝”———刘翔现在确实就像个大熊猫一样,不管拿不拿冠军,不管有没有比赛,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成为新闻。
冯树勇那天劝我们记者少关注刘翔的时候,我的回答是:“没办法啊,谁让老百姓们都关注刘翔呢?”但对于这样的说法,我自己心里也不踏实。因为田径的新闻和赛事并不太多,北京的田径记者们平时碰面最多的地点竟然是在机场,在每次接送刘翔的时候。这一次刘翔从上海出发,一个北京记者开玩笑似的跟我说:“这次终于轻松了,不用往机场折腾了。”我听了之后不禁寻思,我们每次费尽各种心思打探刘翔的航班然后去接送机,使出各种办法打听刘翔的消息然后写出报道来,这些到底是真的是为了读者,还是为了我们自己?网络上那么高的搜索量,都是我们写出来的报道。那么到底是我们因为百姓的关注更惦记着刘翔,还是读者因为我们的报道更惦记着刘翔?这听起来是个绕不清楚的糊涂账,但事实就是尽管我们都知道刘翔现在需要低调,我们还是情不自禁地惦记着他。
不管怎样,刘翔这两天就要手术了,我们还是衷心地祝福他能早日回到赛场上。就在本文即将写完的时候,编辑的电话又打过来了:“今天刘翔到美国的动态还是要跟一条。”甭追究原因了,我们还是继续惦记着吧,谁让他是刘翔呢。(竞报记者 杨萌)
新浪体育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