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拼搏精神早于女排精神出现 中国冰球队让人们首感激情

深圳海岸城,冰球运动员们正在训练。 晶报记者温文锋/摄

深圳海岸城,冰球运动员们正在训练。 晶报记者温文锋/摄

前国家冰球队队员高金岭(左)与吴克强,如今他们都在深圳海岸城冰场当冰球教练。  晶报记者 温文锋/摄

前国家冰球队队员高金岭(左)与吴克强,如今他们都在深圳海岸城冰场当冰球教练。  晶报记者 温文锋/摄

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子排球队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杯排球赛亚洲区预赛中,以3∶2战胜韩国队,取得参加世界杯排球赛的资格。北京大学学生游行庆祝,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小图)。大图为1981年3月29日,北京大学团委会和学生会在北大校园联合举办庆祝活动,邀请中国男女排球队共同庆祝排球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新华社发

1981年3月20日,中国男子排球队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杯排球赛亚洲区预赛中,以3∶2战胜韩国队,取得参加世界杯排球赛的资格。北京大学学生游行庆祝,高呼“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小图)。大图为1981年3月29日,北京大学团委会和学生会在北大校园联合举办庆祝活动,邀请中国男女排球队共同庆祝排球健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新华社发

拼搏精神早于女排精神出现中国冰球队让人们首感激情

 荣高棠(左图)和郑凤荣都曾为中国冰球队鞠躬尽瘁过

 荣高棠(上图)和郑凤荣都曾为中国冰球队鞠躬尽瘁过

拼搏精神早于女排精神出现中国冰球队让人们首感激情

  中国体育界的资深记者、现《北京晚报》时事部主任李永广在回顾“体育界改革开放30年”历程时说过这样一段话:“1981年发生在中国体坛的几件大事,在中国体育30年的改革开放历史中,具有任何年代所不具备的时代功绩。甚至可以说,这些赛事,提炼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和精神境界。体育,成为中国的国家精神推动力,在容国团时期的‘人生能有几回搏’之后,这是第二次。”

  从当年中国男排在亚洲杯上逆转战胜韩国队后北大学生率先叫响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到女排拿到第一个世界冠军后诞生的“女排精神”,中国人在体育比赛胜负的舞台上,与其说看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东方大国的力量,倒不如说,中国,终于找到了一个振奋民族精神的“触点”。

  与男女排相比,1981年3月中旬在北京获得世界冰球C组锦标赛亚军的中国冰球队,早已被中国体育30年的丰硕成果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但他们在当年掀起的第一波冲击波所造成的影响力,至今还被奉为中国体育的精神座右铭。就在那年3月,《人民日报》曾刊发了一篇评论员文章《学习中国冰球队的拼搏精神》。从此,“拼搏精神”首次出现,并成为了包括此后女排在内的中国体育界的“精神基座”,也成为中国人冲击世界顶峰的无穷精神力量。

 国旗升六次 国歌唱六遍

  那会儿的人还是比较含蓄,只是当国歌唱到“起来,起来”和“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时候才大声合唱。那时人们习惯的合唱曲目还是《东方红》、《国际歌》或者《大海航行靠舵手》。《义勇军进行曲》让很多人第一次体会到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吴克强、高金岭,两位在深圳“海岸城”冰场默默耕耘着梦想的东北汉子,不说经历,没有人会想到他们就是当年“拼搏精神”的缔造者成员。

  现年已经54岁的吴克强,当年是中国冰球队的主力左边锋。“世界冰坛没有足球那样的世界杯赛,而是实行A、B、C、D这样的等级分组,每个组八个队,实行升二降二的升降级制度。B组以上的就是世界前十六名,那可是业内人士公认的世界强队。”

  让吴克强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时北京首都体育馆18000人的“温度”。

  当时的北京乃至中国,被冠以“世界”头衔的体育比赛少之又少,当时中国人的精神和物质生活都相对匮乏,早已习惯“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北京人,难得亲眼看一次中国与“世界”的“肉搏”。

  48岁的高金岭回忆说,那会儿球员们都担心北京人不爱看只是在东三省才有群众基础的冰球比赛,“当时真希望把比赛放到东北,俺们那儿的人才懂冰球啊!”不过当时高金岭们只知道,全中国只有首都体育场才有室内冰场,不知道的是,即使别的地方也有室内的人造冰,但以当年那种高规格的比赛,也必须放在首都,这是需要。

  首体18000个座位从第一场开始就座无虚席,包括过道都挤满了人,不过观众当时是被什么样的宣传口号吸引进场的却很有趣。

  “去不去?两毛钱到白石桥(首体所在的地名)看打架去!”北京人爱热闹,这句呼朋唤友的“广告词”,高金岭现在回忆起来还忍俊不禁。

 但是这“热闹”却看出了激情。

  现在中国人对体育比赛升国旗、奏国歌似乎都习以为常了,但是当年,这样的国际惯例,1981年在中国还不普及的电视上都难得一见,更不要说亲身经历了。而冰球的世界性比赛,国际冰球联合会有特殊规定:每场比赛结束后,要奏胜利国国歌,升胜利国国旗,双方运动员矗立于冰面全员出席。

  这一招可不得了,那届比赛,七轮赛事,中国队六胜一负,观众激动了六次,国歌唱了六遍,国旗也升了六遍。不过那会儿的人还是比较含蓄,只是当国歌唱到“起来,起来”和“前进,前进,前进,进!”的时候才大声合唱。那时人们习惯的合唱曲目还是《东方红》、《国际歌》或者《大海航行靠舵手》。《义勇军进行曲》让很多人第一次体会到了中国人的自豪感。

  胜利,在那个年代带给人们的冲击,绝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比分所能涵盖的。

 黄继光堵枪眼 我们堵“子弹”

  那在当时的观众和媒体心目中,他们似乎变成了一群穿着冰球服的士兵,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而看台上的北大学生,用报纸临时写就的“中国队万岁”的标语,既有历史的烙印,更有时代的声音。

  冰球和橄榄球,是世界上对抗最激烈、运动员最容易受伤的项目,相对于橄榄球运动员用双腿奔跑所带来的冲撞,冰球运动员在速度更快的冰面上滑行所产生的冲击力,又使这项运动成为真正勇敢者的运动。与别的对抗性项目不同的是,冰球比赛允许双方一对一地“打架”,但是不能用球杆,要“拳拳相搏”。

  冰球比赛是每五个人一组,大概不到一分钟就要轮换一次,因为对抗太激烈,体力消耗也大,但唯独守门员不用轮换,这也就造成守门员是全队最珍贵的一个人,因为替补守门员年轻,比赛经验也少,所以冰球队里伤着谁也不能伤着守门员。

  “好像是对保加利亚队吧,对方的前锋在一次进攻后用杆猛戳我们的守门员,守门员的护具重,移动也慢。我一下子就火了,上去就给那小子头一下。这下可好,我们两个人拉开架势就干上了。”吴克强说,“冰球比赛没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一说,你跟他‘友谊’,他就认为你畏惧,他就会撞你、挤你、勾你、绊你,最后赢了你。”结果,几个回合下来,吴克强就把对手干趴下了。全场观众嗷嗷地叫,一个劲叫好。那时的人听话,首体里面也没有很多警察,一个警察能管理好几百人的一片看台。警察手一指,刚才还“好、好”叫个不停的观众瞬时安静了。手也不让拍了,观众们就集体用跺脚的方式助威,成千上万人一起跺,首体地动山摇,仿佛雪崩来了。

  说起“拼搏精神”,吴克强、高金岭的锁骨和下巴都留有那次比赛之后至今还清晰可见的伤痕,那支中国冰球队最震撼人的,是屡见不鲜的飞身封堵场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国际冰球联合会的技术部门曾做过一项测试,一名加拿大冰球运动员的大力射门,冰球的飞行速度已经接近了子弹!冰球的比赛用球是一枚厚2.5厘米,直径7.5厘米的硬塑胶球,即使击打在有防护服的身体上,轻则紫淤一片,重则伤筋动骨。而中国队的每场比赛,无论对手是相对较弱的朝鲜队,还是强劲的奥地利、丹麦、保加利亚、法国、匈牙利队,无论比分领先还是落后,无论是在比赛的第一节还是到了最后时刻,几乎每次对手的大力射门,中国队员都会有一个甚至两个飞身扑倒在冰面上,用血肉之躯阻挡一颗颗射向自己球门的“子弹”。据高金岭回忆,当时中国队的后卫赵生文,为了阻挡对方进攻队员的滑行路线,被侧面高速滑行过来的对手狠狠撞到了头部,“赵生文倒下的样子,就像被一颗子弹打中了一样,人直挺挺地躺在冰面上。七八分钟,一点知觉都没有。后来他缓过劲来了,还嗷嗷叫着要上场。”

  在当时的观众和媒体心目中,他们似乎变成了一群穿着冰球服的士兵,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而看台上的北大学生,用报纸临时写就的“中国队万岁”的标语,既有历史的烙印,更有时代的声音。

  “拼搏精神”,从冰点走向沸腾,由北京洒向全国。据说,赛后每个队员至少都收到过三四十封女大学生的“情书”。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冰球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