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大师前脚走,奥运冠军后脚到。球票卖得一样好,羽球高手很低调。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今天在浦东源深体育馆开赛。没有感受网球大师所遭遇的“贴身紧逼”,羽毛球选手显然悠闲得多。赛前有一则花絮:某日国羽热身训练,北京奥运会女双冠军杜婧在没有携带比赛证件的情况下遭到保安拦截,一番解释后,杜婧重返场内,但这个“意外”也让当事人很惊讶,她开玩笑地询问教练员张军:“我不像运动员吗?”
其实,比起网球大师们,参加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的羽坛高手们都很低调。星光熠熠的阵容里,包括奥运会男单冠军林丹、亚军李宗伟,以及陶菲克、盖德等名将,负责机场接机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说,他们不搞半点特殊化。比如走出机场时,明星球员跟队友一样走在队伍中;比如中国队和同时抵达的外国球队一起,混坐着大巴就走了;比如,球员下榻的酒店没有曝光,门口不会有粉丝围追堵截。
羽毛球世界冠军们没有奔驰、希尔顿的光鲜包装,没有每人配专车专人的“大师级”待遇。毕竟,网球大师杯总奖金达445万美元,赛事高度职业化,球星具有国际影响力;而中国羽毛球公开赛的25万美元还不及前者的零头,羽毛球运动高水平对抗集中在亚洲和极少数欧洲国家,市场号召力和赛事的商业味道也淡了不少。
然而,这一切并不是说羽毛球在上海不“热”。据不完全统计,本市羽毛球运动爱好者达数十万人之巨,常年参加各类业余比赛的百姓高手也有6万余人。如此庞大的业余羽毛球爱好者队伍,自然不会冷落了这一羽毛球的世界顶级赛事,至少,票房销售甚佳。不用铺天盖地的宣传,就有普通球友自掏腰包来捧场,从某个角度讲,羽球大师的这种低调也是一种腔调。
本报记者俞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