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观众热捧花滑 欣赏水平不够尚处初级阶段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1月10日07:35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郭剑

  今天下午,2008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在首都体育馆落幕。虽然中国选手在男女单人滑和冰舞项目上均告垫底,但世界顶尖高手的表演还是让中国观众领略了花样滑冰的艺术魅力。

  这从首都体育馆的观众数量就能得到验证:为期4天的比赛,容纳将近两万人的体育馆,上座率都在7成左右,就连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感觉有些吃惊。

  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杯花样滑冰大奖赛已经在中国成功举行了六届,其中有四届比赛是在北京举办的。

  经过这些年的市场培养,中国观众特别是北京观众对花样滑冰的兴趣和热情节节攀升,票房也今非昔比。这次比赛40元到100元的门票价格也十分“亲民”,不少家长都带着孩子来看比赛,希望全家人都享受一次艺术的熏陶。

  23岁的小风是“非典型中国冰迷”的代表之一,2004年她在电视上看到花样滑冰世锦赛直播,随后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花样滑冰。

  “是华裔女子单人滑名将关颖珊和俄罗斯冰舞冠军纳夫卡/考斯特麦洛夫的表演打动了我,他们在冰上营造了如梦如幻的氛围,而且带领观众一起和他们分享冰雪世界的美妙。”现在,小风最喜欢的是美国男子单人滑选手莱萨切克,她亲切地称呼他为“我家孩子”,她把手机铃声也设置成莱萨切克本赛季的短节目音乐。

  有一群和小风同好的冰迷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每天都会在网上交流来自冰坛的各种消息,每次聚会的话题都围绕着花样滑冰圈里的人和事。这些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代号,不熟悉的人听到他们之间的谈话,肯定会一头雾水。中国杯为他们提供了和偶像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每年的中国杯赛,小风和她的朋友们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进场观看比赛。

  但小风这样的冰迷还不是首都体育馆的主流观众,大部分观众还处于“初级状态”。

  比如,观众为每一次成功的跳跃鼓掌,仿佛成功的跳跃就代表了最高的竞技水平,殊不知在花样滑冰比赛中,除了跳跃、旋转、步法等技术难度动作,还有音乐配合、动作连接、滑行技术等多项评判指标,而选手在节目中对音乐内容的演绎和艺术表现力的展现更是花样滑冰运动不同于其他运动的精彩之处。

  另外,在这次中国杯大奖赛上,观众的观赛状态并不能让人满意。运动员在场上比赛期间,总有迟到的观众为寻找座位在看台上走来走去。而频频闪烁的照相机闪光灯更是对场上运动员造成了极大的干扰。尽管现场广播多次提示“场上的光线足够满足您的拍照需求,请各位观众关闭闪光灯照相”,但看台上的闪光灯几乎就没有停止过闪烁。

  “要想真正欣赏花样滑冰,需要一段时间,要从培养兴趣开始,进步到看懂专业动作、理解节目内涵和表演。”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我想,观众如果多看一些花滑比赛,才会慢慢理解这项运动。”

  本报北京11月9日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站专题 

更多关于 花滑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