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的采访是在小姚哥(本报记者姚国繁)离京之前的那个上午。由于奥运的临近,张宁的伤病情况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因此她的采访对我们而言绝对是一个重头。
由于训练的繁忙,张宁并不常来后勤保障中心,因此这次采访是这里的负责人“傅哥”安排的约见而并非偶遇。
约定了张宁的采访。次日,我们提前了一个多小时抵达了采访地点--后勤保障中心。面对这个重量级的采访对象,我有点紧张。
时钟大约指向了12时,后勤保障中心的门响了,一名穿着黑色羽绒大衣的高个子女人走了进来……张宁!
张宁脸上表情有些疲累,她看了我和小姚哥一眼,随后就跟王斌说起了她的伤,“上次那个药效果不错……”随后,她转过身,走向我们。
“咱们抓紧,我约了看牙的,都撑了好长时间了……”张宁说着放下了背包。
看到张宁走了过来,我和小姚哥全都站了起来,“张宁姐,我们报社准备搞一个羽毛球比赛,所以想请您题字。张宁痛快地写下:“关注家乡媒体,关注辽沈晚报奥运专刊。”因为室温过高,她脱掉了大衣。
“张宁姐,既然都来了,就跟我们聊两句吧!就5分钟就行。 ”
张宁看了看墙上的钟,说:“好吧。 ”我一直觉得,即便是张宁态度不明显的转变,也是她对我和小姚哥接纳的一种表现,在日后的接触中,我逐渐发现这个素有“冷美人”之称的奥运冠军并不冷。
采访按照小姚哥原定的套路进行,张宁谈到自己膝伤、腿伤,她说她很痛苦,每天要做大强度的训练,她经常用一句玩笑的话来形容目前的训练状况:“我都三十几岁的人了,你们拿我当十三岁练呢! ”不过尽管如此,她却始终没有任何懈怠,好多次训练她都是哭着完成的。 “大家也都是为我好,我看到那么多人为我做了很多,所以即便是再辛苦,我也要坚持下来。 ”
在彼此逐渐了解的过程中,张宁与我们的关系逐渐变得亲近,她甚至讲述她喜欢什么、怎样穿戴,谈及丈夫于洋,张宁调皮地说:“我很温柔的!”5分钟的采访持续了近25分钟。
当然这偏得的20分钟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采访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与张宁心灵的贴近。
采访过程中,张宁无意提到自己要在接下来的周日去拍艺术照,我便开始大胆地要求跟她一同前往,张宁犹豫了一下,随后这一话茬就不了了之地过去了。
下期预告
张宁是个追逐时尚的爱美女人,这与往日赛场上的争锋大相径庭,作为一个体育明星,这一面往往被人忽视,因此便更加坚定我要随她拍摄艺术照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