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梁文博147绝非偶然 能否趁势完成火箭期待中的升华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0月30日05:43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讯 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消息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职业斯诺克巴林站资格赛第三轮的一场较量中,我国选手梁文博发挥神勇,他在比赛的第四局轰出自己职业生涯首个单杆147满分杆,并最终以5比1战胜了英格兰选手马丁-古尔德。

  擅长进攻的梁文博在本场比赛中将自己的风格发挥了个淋漓尽致,单杆147,单杆115,两个单杆139,这无疑是一组足以令人震撼和惊喜的恐怖数据。要知道,在世界斯诺克排名赛9局5胜制的比赛里头,历史上仅仅只有4个人曾经做到过一场比赛轰下4个破百高分。

  这四个人是谁呢?艾伯顿,墨菲,亨德利,还有现在君临天下的奥沙利文,清一色的世锦赛冠军得主!而如果今天梁文博若能在第三局里再有一杆超百分,那么他就可以和“火箭”一样前无古人了,9局5胜杆杆破百并且附带147。

  梁文博如此疯狂的表现可以称得上是一次爆发,但绝非偶然。目前中国选手在国内斯诺克比赛中的单杆最高分145分,正是由梁文博在2005年创造的,那时刚刚18岁的他已经展现了自己的进攻天赋。

  上个赛季梁文博逐渐被人们熟悉,绝对多数人都对他首次进入世锦赛正赛,便在克鲁斯堡一发不可收地闯进八强的奇迹大加赞赏,而实际上即便是那次的黑马之旅,背后同样正是有足够份量的进攻数据。

  单杆50+122次,次数排名第三;概率是平均每2.46局打出一个50+,这个数据排名第二。这是梁文博在上个赛季的两项进行数据统计,其进攻火力之强大已经一目了然。也许正是这么良好的进攻感觉给了小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狠劲,让他在克鲁斯堡先后力克达赫迪和斯维尔两位经验丰富的前辈,最终跻身到八强行列。

  世锦赛第三轮虽然输给了进攻更猛烈的奥沙利文,但是梁文博却得到了奥沙利文的公开点名表扬。在那场四分之一比赛结束后,奥沙利文甚至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赛季梁文博将会到伦敦成为他的训练伙伴。尽管由于种种原因最终未能成行,但是足见奥沙利文对梁文博的欣赏程度,而奥沙利文恰恰最喜欢和擅长进攻并且敢于进攻的选手对决。

  本赛季开始后梁文博的进步更加明显,前三站排名赛资格赛全部通关,最后都杀进到了正赛,而且在首站北爱杯上还打到了16强。梁文博参加的比赛的水平较之上个赛季更高了,但是他在单杆破百方面的数据却更高了。在本场比赛结束后,他已经累计打出8杆破百,超越了此前获得上海大师赛冠军的里奇-沃顿暂时排到了第二位,而这又是一个仅次于奥沙利文的成绩。

  不过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临时排名即将上升到21位的梁文博自身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比赛中他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这也正好反应了他目前正处在上升阶段的过程中。

  北爱杯进入16强后被希金斯5比1横扫,而首轮却刚刚5比0狂胜同样曾经贵为世界冠军的艾伯顿;上海大师赛资格赛最后一轮力斩新星马克-艾伦,但是正赛一上来却0比5惨败给瑞恩-戴;大奖赛首轮一度2比0领先奥沙利文,最后却让火箭连追5局后遭到逆转。再追溯到更早前的上个赛季,世锦赛上一举杀进8强,但此前4个月却在国内比赛中0比6惨败给丁俊晖

  可以说,这一系列的失利或多或少说明了梁文博目前亟待提高的稳定性和连续挑战顶尖高手的能力,而对方基本上都是攻守兼备、实力均衡型选手的代表。说到这里不禁让我们想起,在本月初的上海大师赛结束后,奥沙利文曾经对梁文博的一句评价,“梁文博已经非常棒了,他的进攻没得说,但是他还需要注重一下自己的防守,相比较而言他得让自己的攻守更平衡一些。”

  如何从一名进攻高手成长为一名顶尖高手,再从一名顶尖高手蜕变成一个顶尖巨星,对于梁文博而言,奥沙利文的意见已经非常具有代表性。不过从理论上说也许很从容,加强攻守平衡,听起来也非常简单易懂,但实际对于梁文博而言,这肯定需要一个渐渐适应的过程。毕竟,从上个赛季打到这个赛季后,梁文博面对的对手在变,变得更多,变得更强,也变得更加会去研究他。

  如何在提高和改进的过程继续保持应有的胜率,进而更快更好的,这是梁文博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过我们应该并不需要担心,既然小梁可以凭借开朗的性格和凶狠的球风打到现在这样的成绩,那么他就应该有能力面对完成职业生涯升华过程中将可能会碰到的种种障碍。

  (无名)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梁文博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