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90后奥运冠军诠释神童真谛 一共同特质谱写辉煌(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11:45  全体育

  由于背负太多的期望,“80后”在场上难免有紧张和失误,而这一点在“90后”身上似乎看不到。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般的淡定反而成就了他们稳定的发挥。

  在体操这项需要极高心理素质的项目中,“90后”的小花们表现得异常抢眼,风头甚至盖过了领军人物程菲。女队中唯一一个获得两块金牌的何可欣虽然不过16岁,但是从团体到个人高低杠,她都有着异常出色的发挥。尤其是在高低杠比赛中,第一个出场的她竟然能够以完美的表现将第一的位置一路保持到最后,这在打分项目中实属难得。

  这种淡定也出现在失误甚至失败之后。而“80后”肩负的希望太沉太重,在没能实现目标的时候,那种难过和失落往往有如潮水般袭来。重压在肩,孰能不痛?

  于是,我们看到了杜丽在丢失首金后长久都止不住的眼泪,看到了朱启南在没能卫冕之后站在领奖台上的哭泣,看到了刘翔因伤退赛后无法言说的难过。而当“90后”的杨伊琳在最有把握的高低杠上发挥平平只获得铜牌,江钰源在女子全能中没能跻身前三后,她们也掉了眼泪,却不过转瞬即逝。

  或许“90后”肩上的担当的确不如老将们沉重,以至于他们足以轻松面对成败,可金牌和荣誉对于“90后”和“80后”又何尝不具有同样重大的意义?

  但是,“90后”不愿意把整个国家的荣誉都压在自己稚嫩的肩膀上,只要“发挥出我自己就好”;他们也不要刘翔、姚明式的英雄主义和时代标签,“自由自在一点岂不是更加快乐一些?”

  自信、淡然、调皮、自我,或许这就是为“90后”最好的注解。

  对于这些十六七岁便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的小队员来说,北京不过是一个起点,就好比1992年巴塞罗之于14岁的伏明霞,2000年悉尼之于17岁的陈中,她们是那个时代的“70后”和“80后”,年少成名,却依然保持极高的水平,不会昙花一现。或许,她们的例子就可以为这些“90后”的冠军们作为印证,只要相信自己,只要依然投入地训练,明天会比今天更美好。

  现在,崭新的“90后”已经走上了台前,在北京奥运会中,不论他们是一鸣惊人地夺得金牌,还是发挥欠佳地名落孙山,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幕已经拉开,放眼而去,那里会是四年之后的伦敦——“90后”担当主角的舞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龙清泉 何可欣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