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邹市明兵不血刃地击败蒙古拳手,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金牌的拳手的同时,他也实现了自己亚运会、世锦赛和奥运会大满贯的宿愿,成为名符其实的中国拳击领军人物。
从2003年曼谷世锦赛率先为中国夺得历史上第一个世界亚军开始,他似乎注定了要面对世锦赛和奥运会冲金的巨大压力。2004年雅典奥运会,邹市明在半决赛第二回合曾领先于曼谷世锦赛击败过的古巴著名拳手,但由于大意被对手抓住机会将比分反超。这件事对邹市明来说刻骨铭心。2005年绵阳世锦赛,邹市明打了就跑的“海盗式”打法已逐渐被对手熟悉,因此夺冠之路并不顺利。特别是半决赛面对古巴的奥运会冠军和“老冤家”,双方比分始终咬得很紧,直到最后,邹市明赢得如履薄冰,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当邹市明如愿创造历史后,等待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北京奥运会。但当时,邹市明所在的48公斤级别中,高手很多,风格各异,每人都有“杀手锏”。邹市明虽然是世界冠军,但还没有达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最高境界,技术和打法上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为此,邹市明在张传良的指导下,在保持原有快速灵活,移动快捷的防守反击打法的基础上,加强了他的对抗能力,使他的打法和技术更全面,应对不同风格打法对手的招数更多,选择性更强。张传良的指导思想是,就是要让邹市明在奥运会前多打国际比赛,力争将同级别的所有世界高手打败,在技术和心理上为北京奥运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过去几年中,邹市明打了100多场国际比赛,且都是51公斤级,包括多哈亚运会等20多次夺冠,5次获得国际大赛的“最佳技术奖”,其中包括世锦赛、亚运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长时间世界排名第一,成为世界公认的头号拳手和奥运会夺冠大热门。
邹市明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美国媒体的极大关注,美国《芝加哥论坛报》北京分社社长的欧逸文分别在本报和美国主流刊物《纽约人》杂志刊登他撰写的一篇关于邹市明的人物通讯。美国著名的拳击专栏作家希尔斯利也在ESPN网站上以“邹市明证明拳击在中国有个家”为题,称赞中国拳击近几年取得的辉煌成绩。他说,“作为一位业余世界冠军,来自中国的邹市明已经成为这个对拳击这项运动的价值和影响力真正觉醒的国家英雄,他被视为赢得奥运会金牌的一名顶尖热门拳手。”
中国拳击的领军人物,邹市明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