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综合体育> 2008年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 乒乓球> 正文
记者 陈希 摄影 时鹏
本报讯1992年的奥运会乒乓球双打冠军吕林之后,浙江再也没有出过一名世界级乒乓球高手,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浙江人对乒乓球的热爱。
“业内人士曾透露,乒乓球器材的销量浙江是全国之首。”多年来一直随队采访乒超的《乒乓王国》记者张娴感觉,没有一个地方的球迷,像浙江这样热情。
都知道乒超比赛运作难、挣钱难。但浙江却能够发展到拥有三支本地球队。今年,王皓所在的八一队也把主场放到了浙江,相当于浙江有四支球队(乒超联赛男团也就9支队伍)!
“萧山、富阳、海宁……这些地方似乎每年都有乒超比赛。”张娴随口就报出一串浙江二级县市的地名。和其他球队总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同,浙江乒超球队的比赛总能在省内消化。
“谁让浙江有那么多喜欢乒乓球的小老板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乒超教练一语中的。
经济不景气“全国最好的乒乓球市场”进入冬眠期
乒超比赛最红火的时候,浙江鸿翔曾创下单场比赛盈利50万的纪录。过去三年,浙江几支乒超球队主场市场运作良好。一般收益在15万左右。不过从今年开赛两场的球市看,这红火的浙江乒超球市正在萎缩。
赛场内的广告牌少了、愿意出资冠名单场比赛的浙江小老板难找了、愿意在单场比赛后一掷千金奖励队员的事也没有在坊间流传了……刘国梁嘴里那个“全国最好的乒乓球市场”也进入了冬眠期。
“今年的乒超刚刚打了两轮。可以预见,今年的球市想要赶超去年,很难。”浙江小球管理中心主任吕林分析道,浙江的乒乓球市场主要是面向浙江地区那些喜欢打乒乓球的中小企业老板。经济好的时候,他们很愿意花钱来玩玩乒超。现在大形势不好,大家的手头都紧了。
今年注定亏为什么浙商还往乒超上大把砸钱?
看来,今年浙江三支乒超球队的幕后老板们要亏大了。“投入乒超我们就不是为了挣钱。”浙江海宁皮革城鸿翔队的朱建杰总经理算了一笔账,揭开了浙商们投资乒超真正的目的。
“在电视上打广告属于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投资乒超则是一个企业实力和信誉的体现。”朱建杰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公司有一次去外地竞争房地产合作。对方一上来就问,你们这个鸿翔是不是打乒乓球的那个鸿翔。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对方马上承诺,同等条件下优先跟鸿翔合作。“这就是打广告换不来的回报。”说这话时,朱建杰一脸得意。
像鸿翔、浙商银行这样的乒超投资商,其实是把投资乒超作为展示企业经济实力、帮助企业打开全国知名度的一条捷径。聪明的浙商们还算过一笔账。相比投资足球、篮球这些大项目,乒超的投入最少,品牌效应却不低。“养一个足球队一年至少五六千万,养一个篮球队一年也不下一千万,乒超一年五六百万就够了。而且乒乓球是国球,说实话,足球、篮球口碑没它这么过硬。”朱建杰坦言,花同样的钱去做电视广告或平面广告,绝对没有投资乒超影响力大。
看球的打球的投资的人多 为什么十多年浙江没出过顶尖国手?
“在吕林那一拨,有三个队员在国家队一队训练。再之前出现过四个人同在国家队。但最近十年……”浙江乒乓球队的鲁教练承认,吕林之后,浙江乒乓球队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顶尖高手。
红火的乒乓球市场和低迷的竞技体育之间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落差?“培养一个职业乒乓球队员很难,可能花了十年心血还不能成功。但随便买几张乒乓球球台,找几个球打得不错的队员就能建一个乒乓球队,收入也不错。”鲁教练举的这个例子让人无语。
不过,随着乒超联赛的市场化,职业运动员未来的吸引力也会越来越大。吕林表示,“乒超联赛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队员、教练的收入提高了,出国做海外兵团的人少了。”想来有朝一日,乒乓球队员的收入赶得上足球队员了,家长和孩子们还是会把乒乓球教练家的门槛踩烂吧。
两个0∶3 海宁鸿翔没赢过 都没屏牢 奥运三虎落马了
记者 陈希
本报讯李平显然还没有适应球队第一主力的身份。昨天晚上,在与四川全兴队的乒超第二轮较量中,李平领衔的鸿翔队再次以0∶3告负。“李平太想打好了,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看着李平连输两场,鸿翔队官员也很无奈。两轮下来,海宁鸿翔一场未胜。
三位北京奥运会的男团冠军成员,马琳、王皓和王励勤继续第一轮时的低迷表现,再次齐刷刷地扮演了冷门中的配角,相继落马。相似的是,他们都是先赢后输,在第二次出场时输给了国家队队友:马琳被张继科剃了“光头”,王励勤0∶3负于邱贻可,王皓2∶3遗憾地输给了陈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