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综合体育> 2008斯诺克上海大师赛> 台球> 正文
早报讯 看着塞尔比轻松上手,打出那“致命”的单杆56分,傅家俊无奈地摇了摇头,这位8强中唯一的中国球员知道,对于他来说,2008年的上海大师赛已经结束。对于“中国军团”,又何尝不是呢?
我们开始感叹,当习惯了看着丁俊晖一次次止步正赛首轮,当可以为八强,甚至是一场资格赛的胜利而击节叫好的时候,曾经辉煌无比的中国斯诺克,是不是已经亮起了“黄灯”。
孤身作战的傅家俊倒在了四强门外
中国斯诺克拉响“警报”
主角:丁俊晖 难道是读书读坏了?
不可否认,在上海,我们看见的那个“神奇小子”,已经不是那位两年前令世界惊讶的斯诺克“神童”了。
21岁的丁俊晖突然“不会打球”了。没错,这是所有采访大师赛的记者们给出的结论。因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小晖,更多的是一次又一次的首轮出局,更多的是对输球的无可奈何。即便他依然疯狂地迷恋着电脑游戏,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也还是那么“惜字如金”。
记得那天看完丁俊晖的首轮比赛,匆匆跑出场馆吃晚饭,在大门外被一位小姑娘拦了下来。她看了看我的记者证,突然冒出一句:“哥哥,丁俊晖这是怎么了?”
“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我这样回答着她,也许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只能这么回答。
于是,昨天看到一篇《丁俊晖读书读坏了》的报道,着实被“雷”了一下。在这篇文章中,给丁俊晖授课的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生导师王芳华语出惊人,直言正是因为接受大学的学习,让小晖分了心,进入积极而又痛苦的转型期。
从当初只有斯诺克的单调生活,到随后的一夜成名,再到去年进入大学深造,小晖的人生发生了360度的转变,但他,到底只是一个21岁的半大孩子。
丁俊晖自己说,回到英国,最希望的就是一个人自由自在地练球,没有人打扰,更不希望身上背负太大的压力。
当“神童”不再神奇的时候,我们也许更该给小晖多一点时间,这对他,对中国的斯诺克运动,都好。
主角:傅家俊 而立“一哥”有心无力
丁俊晖之前,我们喜欢把“神奇小子”、“一哥”这样的称号送给傅家俊,因为他的球技,因为他的优雅。
即便他在昨天的大师赛1/4决赛中3比5不敌最近状态神勇的塞尔比,但现场上千名观众依然不会吝啬他们的掌声。因为傅家俊已经做得很好。
“其实前两场比赛我状态一直不好,只是因为对手发挥更不好,才赢下比赛。今天遇到一个强大的对手,输了还是自己实力不够。”傅家俊赛后如此总结着自己的上海之行。
从2007年皇家钟表大奖赛的意外夺冠,到新赛季大师赛连闯两关,而立之年的中国香港“球王”找到了事业的“第二春”。但正如傅家俊自己所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上还是不如从前了。也许与那些老将相比还有优势,但遇到年轻有冲劲的‘80后’,我都被当成‘老古董’了。”
参加完大师赛,傅家俊就将全力备战即将开始的大奖赛,虽然贵为卫冕冠军,而且临时世界排名已经上升到第八位,但他还是谦虚地表示:“斯诺克属于那些年轻人,我现在更多的是在享受这项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主角:梁文博、刘崧们 一夜成名的后遗症
因为丁俊晖,我们认识并接受了斯诺克这项运动;也因为丁俊晖,很多年轻人开始把斯诺克当成了一种职业。
梁文博、刘崧、刘闯……他们都是其中的代表。
也许你还记得刘崧吧,那个在去年大奖赛上闯入八强的“眼镜侠”。可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现在身处何方。一夜成名后的突然消失,更可怕。
在上海,很多人喜欢把梁文博称为丁俊晖的接班人,因为他在上赛季世锦赛上的惊艳表现,因为他一味进攻的打法。
但请不要忘记,他也只是一个和小晖同龄的年轻人。同样可以在半天有两场比赛的情况下,大半夜和朋友一起出去吃夜宵。
大师杯外卡赛,我们看着7位中国选手集体出局,然后是正赛首轮的丁俊晖和梁文博,再到昨天的傅家俊。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对于斯诺克同样如此,因为电视台总在黄金时间转播各项排名赛,因为说起丁俊晖,估计没什么人不认识。但对于后来人,有个好的心态显然更重要。
在昨天进行的其他比赛中,“火箭”奥沙利文延续了自己火热的手感,5比3战胜马克·威廉姆斯后,成功闯入四强。
记者 汪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