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徐利:为何说女排铜牌来之不易 重返世界之巅靠什么(2)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28日23:05  新浪体育

  比赛期间 两度难关

  由于在北京奥运会前对运动员身体、技术和心理的有效调整,比赛开始后全队的状态不错。徐利说,中国女排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局,特别是若能取得小组赛第一名,不仅复赛对手相对较弱,自身的状态也会顺势而上,有可能势不可挡。但中国队却在小组赛时先后输给了古巴和美国队,陷入非常困难的境地。

  中国队遇到的第一支强队是古巴队,在大比分领先和多个赛点在握的大好局势下,以2比3惜败。接着又是在占有相对优势的情况下,以2比3负于美国队。为此,不仅失去小组第一的排名,还意味着复赛过早遭遇世界一流强队,这对运动员心理的打击相当大。当时,小组赛还有一场对日本队,如果再输就是小组第四,复赛对另一小组第一,很有可能进不了前四名。徐利说,运动队的思想工作最难的就是输了球心里难受,可下面的比赛还要打,必须尽快忘掉前面的比赛,振作精神,打好后面的比赛。我们要求大家要赢得起、输得起,勇敢面对困境也是体现女排精神的时刻。教练组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给大家解压、鼓劲。

  接下来的两场比赛,中国队充分发挥水平,以3比0的相同比分连胜日本、俄罗斯队,进入四强。

  如果最后两场比赛全胜,中国女排将卫冕成功。但交叉赛输给了状态极佳、保持全胜的巴西队,这意味着夺冠无望,“冠军梦到此为止”,这个打击对全队来说是致命的。四年来的风风雨雨,吃的苦,受的累,心里的委屈、承受的压力,一齐涌上心头,每个人都泪流满面。周苏红更是把自己关进休息室嚎啕大哭,情绪完全失控。徐利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把大家的情绪稳定下来,还要激励她们不放弃,铜牌也要夺回来,真的很难。在一天的时间里,陈忠和与所有的队员一一谈心,与队长冯坤连谈了3次,提出队伍不能被挫折击垮,此时更显胜不骄、败不馁、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徐利说,通俗地讲就是要她们站起来,别趴下,向前冲,经考验。中国女排确实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与古巴队争夺铜牌的比赛前,大家已经从极度悲伤的情绪中振作起来,古巴是一支很强的队伍,何况我们还在小组赛中输过她们,但中国女排顶住了所有的压力,充分发挥出自身水平,赢得了这场收关之战。

  徐利说,铜牌不是十分圆满,可真的来之不易,同样是顽强拼搏的结果,全队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十分可贵。应该说,他(她)们都是英雄。

  反思功过 开拓进取

  综上所述,铜牌确实来之不易,然而,与我们的目标——金牌的标准来要求,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问题。

  徐利在接受采访时不断反思一些问题。他说,关于运动员运动寿命和一个队伍老新交替时机等问题,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办事,违背了事物的规律就要吃苦头。但有些问题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但客观条件却不允许。如运动员断档的问题,老队员确实过了最佳状态期,而涌现的一批条件好的新人年龄相差七、八岁,所以现在这支队伍的组合也是教练员的无奈之举。

  中国女排全面、快速、多变的技、战术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是排球运动的发展方向,也是中国队通往胜利的必由之路,偏离了就会受到惩罚。徐利说,中国运动员的体能是无法与欧美选手相比的,论身高、弹跳、力量,俄罗斯、古巴、巴西、意大利、美国等队都占有优势,我们只能靠快节奏,靠变化,靠全面,靠攻守平衡,靠稳定发挥,靠减少失误战胜对手。要达到这个水平必须经过超强度的大运动量训练,就会遇到伤病和训练的矛盾。亚洲队伍要靠技术来弥补体能的不足,与人家同样的训练不可能超越,只能通过系统的、长时间的、有质有量的严格训练。反复强化的大运动量训练,必然会出现劳损性伤病。就如一辆汽车,一年跑了人家三年的距离,磨损程度当然不同。

  由于受伤的运动员较多,整体的训练质量必然受到影响。光练没有伤的年轻队员,就会形成练的不打、打的不练,整体水平也很难进步。个人技术的娴熟和集体战术的默契,都要靠每天的训练潜移默化而形成的。所以,受伤病困扰的人数越多,训练越难,怎样挑战传统的训练理念,也是一个需要反思的问题。

  另外,徐利表示,在继承和发扬拼搏精神、提高全国联赛的水平和市场化运作的机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梯队建设等等方面,都有很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认真反思,才可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开拓进取,再创辉煌。

  (中国排协杨玛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更多关于 女排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