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一直被认为是健全人中的佼佼者所从事的一项活动,它对人体的机能和素质要求很高,通常的体育比赛又常常带有高强度的身体抗衡,它是人体的力量、技巧与智能的综合反应,也是体育竞赛的审美价值和社会功能的所在,残疾人参加体育竞赛是否也会产生这样的审美价值和社会效果?是的,因为残奥会的项目是精心设置过的。如果两个残疾人在进行拳击或是摔跤比赛,将会产生怎样的场面和效果,这是否太残酷了呢?无论谁把谁击倒在地,都只能证明:我比你残疾得好一些。所以残奥会上肢残运动员没有这种身体激烈对抗的项目。事实上,残奥会的许多比赛项目是在展示残疾人克服身体障碍、突破自身生理极限的一种常人所不及的精神境界,以及这种境界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和审美价值。
在北京残奥会赛场上,当失去单臂、单腿的运动员,坐在轮椅上,用脚抛起网球,奋力击球的一瞬间,你那颗善良而美好的心脏就被这种超常的技艺击中了;当单腿的残疾人,纵身跃过一个并不太高的高度时,相信你的精神此时达到了一个高亢点;当一个长相俊美的姑娘,用双臂拖着半截腰身,在游泳池里搏击水花的时候,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和惋叹……所有这些精彩的、令人惊讶和震惊的场面,都出现在刚刚闭幕的残奥会上,都同样令人感动和震撼。
27岁的王峰是奥林匹克公园信息咨询站的志愿者,这个幼年时因小儿麻痹症致残的年轻人通过顽强努力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士学位。“残奥会给残疾人提供一个可以正视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残奥会超越了奥林匹克精神,它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社会认识残疾人的权利与能力。”
据了解,中国目前有8300多万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34%。在残奥会召开之际,中国政府宣布,到2015年全国将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程凯表示,残疾人事业是中国人权事业的亮点,要给予残疾人以平等的机会,达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撰稿 晨曦
摘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