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综合体育> 2008年首届排球亚洲杯赛> 排球> 正文
中国男排在北京奥运会上奋力拼搏,获得了并列第五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奥运会结束后,不少主力队员离开国家队休息调整,但主教练周建安却继续带领年轻队员坚持训练,开始了首届亚洲杯的备战……
对于圆满完成了奥运会任务,周建安表现得从容而淡定。回想奥运征程,他表示,中国男排的教练和运动员都是首次参加奥运会,经历这样的大赛是一笔宝贵财富,值得好好总结。
三个阶段 步步为营
两年又九个月前,周建安接任中国男排主教练。回顾上任以来,周建安说,自己和队伍一起经历了三个阶段。
上任的第一年对于周建安来说,是一个探索和求知的过程。因为首次执教中国男排,一切都是“全新”的——队员需要去熟悉、对手需要去了解。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当时的中国男排,清楚中国男排在亚洲和世界排坛的准确位置,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治军”。
执教第二年对于周建安来说,是一个摔打和积累的过程。他表示,虽然在06世锦赛、07亚锦赛和两年的世界男排联赛中,中国男排的成绩都不理想,但是得到了与世界强队交手的机会,更加清醒地认识中国男排的努力方向,收获了宝贵经验。学费虽然不菲,但这样的锻炼和充实是非常难得的。比赛不仅仅是锻炼队伍,考查队员,更重要的是开阔眼界,在训练方法和比赛理念上打开了思路。
在进入第三年后,周建安率领中国男排走上了逐渐提高的阶段。在一系列国际比赛中,快速多变的战术打法已初见成效,大胆启用的一些年轻队员也屡有尚佳表现。而最终获得奥运会并列第五的成绩。周建安表示,他执教的这三个阶段相辅相承,缺一不可。这一路走来所承受的压力与艰辛,都是值得的。
快变思路 任人唯信
在上任之初,周建安就把目标定在争回亚洲冠军和奥运会跻身前八上,为此,坚持将中国男排的战术风格坚定不移地设定在“快、变”上。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就得从选人组队开始,要求个人特点与整体思路相吻合。
对于全国男排的优秀运动员,周建安都了如指掌,但是把哪些人组合在一起才是最强阵容,才能体现中国队的特点,就是教练员的学问和本事了。不可否认,几年来进出国家队的队员不少,无论是老将还是新手,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实力和自身的特点,都能独挡一面。经队委会研究,他们的特点、状态和潜质作为选拔队员最重要的基本条件。周建安说,在白纸上写字比改字更快更易,所以,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他都选择了年轻队员,如启用年轻的二传手焦帅,副攻手边洪敏等。对于在“用人”方面的质疑声和舆论压力,周建安默默承受,他把精力都放在了训练年轻队员,组合新阵容、形成新的战术体系上。
周建安坦言,很多老队员有实力也很努力,对参加奥运会十分渴望,在割舍时他也犹豫不决,但要改变其风格确实很难。为了队伍的发展,他们只能割爱。
在北京奥运会上,报名参赛的十二名队员,老、中、青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老将施海荣、隋盛胜作为替补队员,关键时刻敢于担当重任。沈琼、袁志已成为队里的核心和主要得分手。焦帅、边洪敏、方颖超、任琦等年轻队员更是发挥出色,证明了自身的价值。正因所有队员都很好地贯彻并体现了“快、变”思路,才战胜了委内瑞拉和日本队,与欧美强队的比赛也打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水平,完成了“打几场让老百姓满意比赛”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