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海都江堰市报道:
在四川灾区最早的安置点——都江堰“幸福家园”安置点,37岁聋哑人付庆辉,正在家中和母亲一起收看残奥会的电视节目。67岁的母亲胡桂林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不久,我和老伴以及残疾的儿子就住进了板房,那段时间饮料瓶很多,儿子就天天出去拣。三个月下来靠拣瓶卖了将近1000元钱,在北京奥运开幕前,就买了个新电视看直播。”
电视中出现了残疾人选手参加游泳、短跑、乒乓球等比赛的画面,付庆辉很认真地看着,还不时地向母亲用手指着自己的胳膊。他母亲告诉记者:“孩子的意思是,这些运动员没有手,还能参加比赛,他很敬佩。”
尽管操作轮椅还不很熟练,但都江堰中学高一(15)班的学生雷瑶还是坚持说“慢慢来,我能行”。在汶川大地震中,雷瑶和许多同学一样被埋在废墟中,最后她获救了,但也永远失去了她的右腿。9月1日,回到都江堰中学上学的雷瑶被安排到了无障碍宿舍,雷瑶说:“高一的学习和初中完全不同了,我不仅要慢慢适应没有右腿的生活,还要赶上老师的进度,我就必须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平时晚上有晚自习,残奥会的比赛只能周末看一看,看到有的运动员和我一样失去了一只腿,还奔跑在赛场上,我为他们感到骄傲。我虽然不能拼搏在运动赛场上,但在学习的赛场上,我还要和同学们一起拼搏,争取考上大学,为社会做出我应有的贡献。”
记者黄毅、江毅青川县报道:
49岁的赵全武是广元市青川县关庄镇徐光村的村民,汶川大地震时,倒塌的房屋将他的右腿和右臂砸伤。7月下旬,老赵从郑州治伤回来,走路还得拄着拐杖,右肘也不能伸直。在广元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中心,来自浙江、上海的国内康复专家对老赵进行了康复理疗,记者在病房看到老赵时,他已经可以不用拐杖下地走路了,右肘也能伸屈自如。
赵全武告诉记者:“除了每天三次的康复训练,看电视成了我最大的爱好,特别是到了8月份,康复中心还专门组织我们看奥运会和残奥会,奥运成了病友之间最热门的话题。尤其是看到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那种拼搏精神,我们感触更深,好多上了点年纪的人都看得眼含热泪。”
“对我来讲,虽然遇到这么大的天灾,但那么多人不顾危险地来救,让我在地震中捡回一条命,国家又派来那么好的专家给我做康复理疗,我只有好好训练,争取早一点让自己的生活自理,减轻国家、社会的负担,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回报。”
今年53岁的弓复平,地震极重灾区青川县乔庄镇居民。儿媳在“5·12”地震中遇难,儿子和自己都在地震中受伤,自己手臂被砸断,在郑州医院住了2个月回来后,在家里慢慢休养疗伤,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特别是看了残奥会比赛后,弓复平看到那么多双手残疾或双手双脚都没有的人还参加奥运比赛,勇争世界冠军,弓复平说:“我一只手臂断了算什么,我会更加坚强地撑起明天美好的生活。”
青溪镇阴平村村民王强,今年18岁,先天性双腿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5·12”地震致使他家的三间瓦房全部垮塌,使一向自卑的王强陷入绝望的境地。当他看到残奥会上那些奥运健儿顽强拼搏、自强不息、英勇夺冠,他深深地为他们的英勇顽强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所感动。王强说:“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乔庄镇胜利社区村民李年高,今年48岁了,左眼残疾。“5·12”地震发生后,李年高一家人已为援建灾区的解放军官兵、志愿者6000余人次提供过服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残疾人理发师王泽孟,地震后仅7天,他就在废墟旁搭起简易窝棚,为支援灾区的辽宁消防、猛虎师、高炮团等部队的官兵理发,到目前为止,王泽孟已义务理发8000多人次。王泽孟身残志不残,自立自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普遍称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