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非常感谢上海,如果不是上海市和宝山区那么多人的鼎力支持,我想我们不会有今天的成功。”这是金炜再三强调的一句话,重复了很多次。这不是客套,是这位沈阳汉子发自内心的感谢。“现在说起这四年很轻松,其实这四年里我们时不时都碰上新问题,也遇到了很多挫折,如果不是上海各方的支持,险些夭折。”
故事得从2005年全运会说起。
在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是刘子歌和石峰2004年正式转会后首次代表上海出战大赛,但成绩并不如人意。石峰获得一个第五,而16岁的刘子歌参加了100米和200米蝶泳两项比赛,甚至都没有进入决赛。压力不期而至。“上海游泳队一直是国内强队,我们是市里花了大价钱引进过来了,请我们来不是让我们拿第五第六。虽然当时签合同时,我也说了2005年目标是力争拿分,也不敢下什么拿牌的保证,毕竟那时还不是他俩出成绩的时候。但没进前八,实在是交待不过去,怎么也得拿个名次吧?女孩子16岁可该出成绩了,要知道当年上海同年龄组的选手要比子歌快不少啊。”压力来自方方面面,有自己对糟糕成绩的不满,也有来自外界舆论的压力。于是金炜有了这样的质疑:“这样的成绩上海选手有的是啊,可有的人连市队都进不了,花那么多钱引进他们是不是值得?”
“我们有压力,但我想宝山区里、上海市里的压力更大。那个时候外界真有不少说法。我们这种组合模式能不能坚持?领导能不能坚持原来的路线?我本人是不是也要坚持?当时要是真着急了,心里一乱,为了早点出成绩,采取‘杀鸡取卵’式的训练,那么也可能真的没有今天了。”回忆起当时,金炜不禁感慨,真是上海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才让自己挺过了难关。“我至今还记得上海体育局的一位领导那时就对我说了那么一句话,‘引进你们来是要出大才的,你还是按着你正常的青少年生理发育规律、正常的训练路子去走,不要听那些东西,不要管外界的说法。’在最困难的时候,在最关键的时候,很多人保护了我们,让我们踏踏实实、一心一意训练。现在得了奥运冠军,大家都很关注我们,我必须要说,是很多很多人默默地为我们做了许多工作、帮我们顶住了压力,才有了今天。”
2004年,金炜带着刘子歌、石峰等7位海舰俱乐部队员正式转投上海队,这是他考虑再三的选择。“作为民间俱乐部,培养运动员只能到一定阶段性的水平,我的资金和能力只能到那个高度。鱼长大了,我的小河养不了。如果子歌、石峰他们不交流到上海,也会去其他省市队。”当时也的确另有数支地方队在争取金炜师徒,而上海用诚意打动了他们。“的确,上海不是出价最高的,但这里给我们提出的规划和计划是最吸引人的,东方绿舟基地的训练条件、高科技游泳水槽哪里能有?还有后期出国培训等各步计划。实在太能打动我了。”转会后,刘子歌依旧由金炜带教,其余六人则由宝山升入市二线队伍。这一模式也在实际运用中不断调整,半年后,石峰由于各方面不适应又重新划归金炜执教。“我们到上海这四年,队员都在不断长成绩,刘子歌的成功大家都看见了,石峰也有不小的上升势头,我们获得了双赢。”
如今的刘子歌、石峰已是正宗的“新上海人”,“我会为上海游到退役。”刘子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