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组委残奥村部副部长、残奥村新闻发言人邓亚萍昨天向记者介绍了残奥村的运行情况。她说,到残奥村综合诊所就诊的病人比例中运动员高达78%,比奥运会时高出60个百分点。残奥村设施服务彰显细致、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充满爱心,让各国运动员感到了家的温暖,这里感动无处不在。吉尔吉斯斯坦残奥代表团团长表示,他参加过五届残奥会,北京残奥村是最好的。
邓亚萍说,残奥村在住宿、交通、购物、餐饮等方面提供了无微不至的服务。“我们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成挤压式洗手液。增加了对运动员的雨衣供应量。商业街的工作人员在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以便与顾客在平行的高度进行沟通,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运动员可以更加安全放心地乘坐。
这些服务深深感动了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来自德国的射击运动员双手捂在胸口上说:“这里的人特别友善,让我觉得这里很快乐、很温暖。”一位来自墨西哥的标枪运动员称赞残奥村:“这里的一切都好得超乎想象!”
“一切都好得超乎想象”
残奥村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用爱心、奉献让运动员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邓亚萍说,在位于运行区的洗衣房,工作人员每天要洗涤近3000袋衣物,并提供加急洗涤等特殊服务。对于较难清洗的服装,工作人员都会采取人工刷洗等6个步骤,一丝不苟地进行特殊处理和单独洗涤。“洗衣房中,既有80后的大学生志愿者,又有年近七十、具有四十多年从业经验的技术专家。而正是这些平时很少接触家务的年轻人和已过花甲之年的老同志,每天24小时、分三班在温度高达三十几摄氏度的洗衣房任劳任怨地工作,用干净的衣物和服务深深打动了运动员的心。”
难洗服装6个步骤处理
此外,虽然残奥会期间综合诊所的病人总数小于奥运会,但与奥运会期间412人的单日高峰量相比,最高达320人的单日就诊人数并没有使综合诊所的工作量明显减轻。“而且残奥会期间就诊病人中运动员比例高达78%,远高于奥运会时的18%。”
综合诊所“热度”不减
她说,在综合诊所接收的病人中,有一位女运动员每晚持续高烧且无法进食。虽然每天深受病痛困扰,但这位年轻女运动员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乐观的笑容,并坚持要参加比赛。医务人员也被她的乐观与坚强所感动,根据她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治疗方案,使病人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和缓解,以保证她能够正常进行比赛。
工作人员送运动员拐杖
“在残奥村中,感动与被感动无处不在。”邓亚萍说,当住宿团队的工作人员看到两名运动员把木棍当作拐杖每天艰难地往返于餐厅和公寓时,工作人员自己掏钱为他们购买了拐杖。当他们亲自将拐杖送到运动员手上时,两名运动员激动不已。
这些点滴的感动汇集成残奥村中一幅幅感人的画面。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当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知足吧!感恩吧!”她说,在残奥村,服务者,又是受益者;既是奉献者,又是收获者。“我们希望运动员们从中国带走的,不仅是奖牌和荣誉,还有在残奥村中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无微不至的关怀所得到的感动和温暖。正是这样的感动与温暖,将激励我们每一个人以此为新的起点、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晨报记者 贺岩
数字残奥村
-接待人数:
截至9月14日,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轮椅使用人士是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是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
-住宿服务:
共为公寓楼提供瓶装水147349瓶,更换床单、枕套、被套30806套,毛巾、浴巾54729套。衣物洗涤及收发量总计38317袋,最高峰当天洗涤及收发衣物4127袋。
-餐饮服务:
运动员餐厅供餐总计224315人次,最高峰单日供餐21104人次。
-交通服务:
村内环线班车共发车4704车次,运送乘客36093人次,轮椅4973辆次,运行总里程为12145公里。
-综合诊所:
共接诊来自137个国家和地区的2899人,治疗伤病4297例,转诊25例。
-假肢轮椅维修中心:
共接待客人1547人次,维修假肢共187件次、轮椅共1279件次、矫形器共81件次。假肢轮椅维修中心有150位中外技师提供服务。
-商业街:
接待人员为98235人次。
-残奥村俱乐部和升旗广场:
共演出30场,并吸引观众超过一万名。晨报记者 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