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综合体育> 2008年北京残奥会> 其他> 正文
本报记者 任成琦
拼搏
“马修·埃蒙斯是我的好朋友,我今天最后一枪只打了6环,不过可比他好多了。”在9月9日的R8级女子50米运动步枪3×20-SH1级赛场上,17岁的美国选手丹尼尔笑着说。有一半华裔血统的她是赛场上最年轻的选手。尽管她没能晋级决赛,但她的爸爸冯先生还是非常开心:“丹尼尔还那么小,这样的大赛对她的成长非常有帮助,体验压力,感受氛围,比取得好成绩重要得多。”
由于仅仅在母亲肚子里呆了5个多月,并且颅内有积血,丹尼尔从出生起就患有大脑性麻痹,身体左侧相当虚弱,平衡性很差,“她能活下来就是奇迹,”冯先生表示。5年前,中学时练过射击的冯先生心血来潮参加当地的射击比赛,哪想到,丹尼尔和两个姐姐一下子来了兴致,缠着爸爸要打枪,“这绝对是一个意外。”
丹尼尔这个从出生起就被家人担心的孩子,一直有着最美丽的笑容。冯先生笑眯眯地说:“她总是带给我们惊喜,从学走路,到学写字,再到练习射击,对她来说都只能靠右半身找平衡,其实非常困难,但她表现得那么独立、坚强、出色。”正说着,丹尼尔笑盈盈地走来:“爸爸,介意让我自己来拿箱子吗?”
居住在素里市的加拿大英式橄榄球华裔选手陈伟义也对比赛充满了渴望和信心。他曾代表加拿大参加2000年在悉尼及2004年在雅典举行的残奥会,分别获得第四名和第二名。谈到北京残奥会比赛时,陈伟义表示,加拿大的英式橄榄球队在世界排名第三位,仅次于美国队和澳大利亚队,上届残奥会比赛,与冠军美国队经过激烈角逐屈居亚军;这次我和队友们经过几年的努力,有信心在北京实现金牌梦。
关注
除了华裔参赛选手,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也都在关注这一盛事,对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充满信心。旅法中国同学会会长何跃表示:“这次中国政府举办残奥会像对待奥运会一样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和精力。我们相信也能办得很好。”
不少比利时华人通过网络同步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的残奥会开幕式直播,当看到残奥会火炬激情点燃的时候,他们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当地华人孙旭激动地说:“这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奥运气氛当中,我相信,残奥会一定会同奥运会一样精彩。”
在泰国首都曼谷,泰国通讯记者协会主席罗宗正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精彩的表演让这个家庭充满了欢声笑语。“中国政府期望残奥会与奥运会一样精彩。的确,我感受到了此次开幕式的精彩!”罗先生表示。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9月7日的文章称残奥会开幕式“盛大和恢宏,震撼人心”,“继京奥之后,又一次为世界呈献了耀眼炫目的开幕仪式”,“残疾演员在开幕表演节目里,把本身的艺术才能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他们或许无法亲睹世界之美,但是他们用音乐、歌声、肢体语言和表情向世界讴歌,散发快乐心情,迎接一个属于全球残疾人士的盛会。”
法国《欧洲时报》文章写道:“当奥运圣火被轮椅上的中国无腿运动员以令人惊叹之臂力攀登点燃,当庞大的中国残疾运动员代表团以自信的微笑面对世界,当一流的奥运村在12天的时间内变成最适合残疾人生活与竞技的一流残奥村,当3万多位志愿者为4000名残奥运动员服务,我们再次感受到中国的巨变。”
美国《侨报》9月8日发表评论文章说,残奥会在北京盛大开幕,“精彩不打折,人文情愫更为浓厚,可以说是给世界60亿观众新的震憾。”
期待
“借助残奥会的圣火,传递一个文明城市的人性温度,提升社会对残疾人发展的关爱度,让我深感荣幸和激动。”北京残奥会火炬手周钒说。
作为美籍华人,周钒对一些国家尊重残疾人的程度印象深刻。在美国,公共场所洗手池的高矮、服务窗口的高度、电梯的宽度和按钮的高低,这类细节都放到建筑设计之中。从商品房、写字楼、星级宾馆到商业、医疗、交通等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是一个城市建设和规划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残疾人的帮助更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美国人乐意帮助残疾人,但不会‘过度帮助’。残疾人也不愿意被贸然帮助,他们强调心态上的平等,主张拥有正常人的生活。对于比赛,他们更看重的是,借助这个平台向世人展示他们能做什么。”
一个社会的精神品质,一定程度上体现为对困难群体的关照度。“希望北京残奥会能促使‘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周钒日前走进残奥村时,残疾人运动员自强坚忍的进取精神,令他感慨不已,也更坚定了他关注、帮助残疾人的决心。“我将以自己的热情和奉献,延续激情,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尽一分社会责任。”
新加坡《联合早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说,北京能透过举办残奥会的种种经验累积,并把这种人性化关怀体现在现代城市里的体能弱势群体需求上,是一种公平分享城市和谐的进步,也是残奥会带来一次进步的城市思考。
旅居加拿大温哥华地区的华人陶短房也表示,残奥会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个象征。通过成功举办残奥会,可以发现自身在扶助残疾人的硬件、软件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从而为创建“无障碍社会”创造更好的契机;可以唤醒全社会对扶助残疾人事业的重视,集思广益;可以让社会各界将关注的目光进一步集中到分布在中国城乡的8300多万残疾人身上,为帮助他们自信、自强、自立做更多的实事、好事。“我们也同样有理由期待,北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能成为中国社会扶助残疾人事业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