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颖 通讯员王昭倩)6分钟,能做些什么?在十三陵公路自行车赛道上,6分钟是从4名自行车残疾人运动员撞到一起到伤员被送上救护车的时间。残奥会公路自行车赛场馆团队在12.1公里长的赛道沿线设置了两个运动员医疗站和九个观察点,并在裁判车的后面安排了“医生车”和医疗保障车,“多管齐下”共同构成了场馆医疗救治体系,保证运动员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在第一时间内对伤者进行救治。
9月13日15时09分,残奥会公路自行车赛道南新村路口往东北方向50米处,一阵剧烈的跌撞声和惊叫声传来,4名运动员发生了碰撞。104号日本运动员石井雅史和46号捷克运动员卢博什·伊尔卡躺在地上,不断地呻吟着。跟在运动员车队后面的“医生车”上的石广志医生立刻发现了情况。“Are you ok?”石广志用英语大声询问。紧跟“医生车”的医疗保障车也停下来,大家一起对受伤运动员进行了紧急救治。“初步诊断两名运动员并无明显外伤及脊椎损伤。”医护人员一边实施现场救护,一边向指挥部报告运动员伤情,调动另一辆救护车。“一、二、三!”几名医护人员动作协调一致,轻缓地抬起担架,将46号运动员抬上了医疗保障车,车子呼啸着驶往残奥村综合诊所,此时是15时14分。随即,第二辆救护车赶到,在15时15分,载着104号运动员的救护车疾驰而去。从发生到处理完毕仅仅用时6分钟。而这时,机械师已经为摔倒的86号运动员换好了车轮,他重新跨上“坐骑”投入比赛,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作为户外项目,残奥会公路自行车赛参赛运动员多、竞赛分项多、赛事时间长,特别是赛道全长达12.1公里,要穿越十三陵水库坝底平台及周边道路,在激烈的比赛中容易发生摔伤或连环相撞,对比赛的顺利完成是个较大的挑战。而在平时的训练中,下肢残疾的运动员们因为必须用双手摇着前进,手部也容易受伤。这些都给残奥会公路自行车赛场馆团队医疗业务口带来了工作上的难度。
记者从残奥会公路自行车赛场馆团队了解到,为了保障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在出现意外情况后能迅速得到救治,团队医疗业务口在赛道沿线设置了两个运动员医疗站和九个观察点,并在裁判车的后面安排了“医生车”和医疗保障车,并配备了相应的医生、护士及医疗设备,都具有实施紧急救治的能力。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两个观众医疗点,如此“多管齐下”共同构成了场馆医疗救治体系,保证在发生意外情况时能第一时间内赶到现场,对伤者进行救治。 王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