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马向菲 肖春飞
中秋节的中午,北京残奥村的中文学习区静悄悄的。
“一般大家不会中午来学中文,因为这是吃饭和休息的时间。到了下午人就多了,”中文学习区的工作人员杨璇说。
另外,残奥会的比赛已经临近尾声,多数运动员都完成了自己的比赛,终于有时间出去走一走,所以很多人都悠闲地出村逛了。但在过去几天时间里,杨璇和汉语老师们接待了许多认真的学生。
由于残奥会运动员的特殊身体情况,老师们的教授方法也与在奥运会时有些差别。比如盲人运动员来学习汉语,他们就会利用长城汉语开发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让运动员拿着话筒跟着录音读,之后多媒体系统根据他们的发音给一个评判。
“还有我们愿意教盲人运动员弹古筝。他们听力非常好,很多人乐感特别强。只要老师一点拨,有的运动员就能自己弹了,”杨璇说。
与健全人一样,这些残奥会的运动员们也喜欢说几句中文,也喜欢尝试用毛笔练练中国书法,或者演奏一下古筝。但杨璇觉得,残奥会的运动员和官员们更加认真和执著。
“我觉得,这些残奥会的运动员和官员都非常认真,很多人学起中文来很用心,很坚持,”杨璇说。一位意大利的主分级师爱上了汉语,每天坚持过来学习长城汉语出的“奥运汉语30句”,知道了如何在饭馆点菜、怎么问路和买东西。像他这样坚持学习的还有好几位。而这种情况在奥运会非常罕见。
而他们的乐观生活态度更让杨璇印象深刻。
在学习区墙壁上悬挂着运动员们自己用毛笔写的中文名字。其中一个有些歪歪扭扭的“新野正仁”字样引人注目,因为纸上还有一行小字注明:日本盲人运动员。
“对,残疾人运动员和健全运动员之间的爱好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也喜欢起中文名字,或者给自己的朋友家人起中文名字带回去,有的还让我们把发音写清楚,”杨璇说。
有一位运动员很特别,虽然杨璇已经记不清他的名字和国籍,但牢牢地记着他写下的话:“我爱生活”。
“他说,他爱生活,也爱生命。他要把这句用中文写的话带回国,作为给妻子和女儿的礼物,”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