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球掀起“徐州风暴” 他们的自信自强超越正常人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12日12:15  体坛周报

  特约记者大庆报道 11日,在北京残奥会乒乓球单打项目最后一天比赛中,中国队再次摘得4枚金牌,加上10日的4枚女单金牌,中国队在残奥会乒乓球单打项目上一共获得了8枚金牌。而不为很多人知晓的是,其中一半的冠军运动员都来自同一个城市,甚至同一个县城——江苏省徐州邳州市。

  4金1银不是最终成绩

  9月10日,在举行残奥会乒乓球比赛的北京大学体育馆上演了一场“徐州风暴”。下午4点,女单F1-2级决赛开赛,来自江苏徐州的刘静仅用时20分钟就以3比1的比分击败了意大利选手帕梅拉·佩祖托,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北京残奥会上的第一块乒乓球金牌。

  4点45分,女单F3级决赛,同样来自徐州的李倩3比0击败斯洛伐克选手卡诺娃,再获金牌。5点30分,女单F4级比赛开始,周影3比0轻松战胜塞尔维亚运动员佩里奇,为徐州获得当日的第3金。

  尽管在接下来进行的女单F5级决赛中,徐州小将顾改最终0比3不敌队友、卫冕冠军任桂香,但3金1银的成绩也足以让徐州这个城市载入残奥会的史册。

  不过,这场“徐州风暴”还没有终结。11日,徐州小伙儿冯攀峰在男单M3决赛3比0完胜法国运动员让·菲利普,获得金牌。

  两天时间,北京大学乒乓球馆内,义勇军进行曲4次为江苏邳州的年轻运动员奏响。北京奥运会上,“冠军摇篮”江苏南通市曾一天之内为中国代表团夺下3金,最终贡献4金,但一个小小的邳州就在两天之内达到了同样的高度,而且,4金1银还不是最终版本,接下来这些年轻人还将参加各自级别的团体金牌的角逐,还有很多的辉煌等待他们去创造。

  神奇教练只是普通工人

  刘静、李倩、周影、顾改、冯攀峰……他们在残奥会赛场拿下惊人的4金1银,更奇妙的是,他们年龄相仿,而且都来自江苏邳州市。

  这支神奇队伍背后是一个堪称神奇的教练——衡新。衡新的本职工作是邳州自来水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他的运动经历最高不过是在业余体校接受过乒乓球训练。

  2000年,衡新的启蒙教练王笳带队到连云港打球,请衡新当陪练。“王教练带的是残疾人运动员,其中就包括残奥冠军任桂香,我觉得老师能带出来,我也能。”衡新找到了邳州“希望之家”的“家长”张辅世,商量能不能组建一支残疾人乒乓球队。

  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但并不意味残疾人乒乓球的领域中国人也顺理成章地就能称雄,欧洲的残疾人乒乓球起步较早,经验丰富,就连轮椅这样的硬件也远远领先于同期的中国运动员。对衡新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因为残疾人乒乓球和健全人的技术、训练手段“完全就是两码事”。而且每个孩子的伤残程度都不一样,胶皮类型、打法各不相同。“因此,必须为每个人制定一套训练方案。”衡新反复琢磨,逮住机会就向起步较早的欧洲同行学习,慢慢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规律。

  2003年全国六残会,来自邳州的残疾孩子组建了乒乓球“江苏二队”,并一鸣惊人,拿了两枚金牌。如果说2004年顾改拿雅典团体冠军是“小试牛刀”的话,那么,这次在北京,他们是真正的“大展拳脚”了。衡新开心地说:“当初,他们家人已当他们‘废了’,如今,家里和全县人都在为他们自豪。”

  最让衡新骄傲的还不是这几块金牌银牌,而是他的弟子们所展现出的在很多健全同龄人身上都不容易见到的自信、自强。男单M3级冠军冯攀峰长相十分阳光,在球场上霸气十足,但在球场下却谈吐斯文,颇受观众和志愿者追捧;女单F5级亚军顾改平日开朗活泼,打法也和她的性格一样开放。回想起当年,这些孩子就像普通的残疾儿童一样自卑、自闭,这才是衡新真正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自豪的地方,这或许是比金牌更加宝贵的东西。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年北京残奥会专题 

更多关于 残奥会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