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综合体育> 2008年北京残奥会> 其他> 正文
本报特派记者 陈晨 北京9月10日电
如果说残奥会的赛事运行就像一架庞大的机器,在所有人的努力下顺畅运行,那么随处可见的蓝衫志愿者们则是这台机器内必不可少的润滑油。他们有的人一天要单膝跪地上百次,有的人竟然由始至终无法看一眼比赛,这些默默努力的志愿者们,与那些顽强拼搏的残疾人运动员一样,都是残奥会上最可爱的人。
一天要跪上百次
不同于奥运会时的服务内容,残奥会的特殊性为志愿者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规矩,国际残帆联协调员在残奥会开幕前的培训课上就专门讲解了志愿者应该如何与轮椅运动员交流。在残疾人运动员眼里,轮椅就是他们的衣服,因此不管出于什么考虑,任何人都不能去坐运动员的轮椅。当然,也不能用脚去踩轮椅的轮子等部位,否则就是对他们的不尊重。而在没有征得运动员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也不能随便伸出援助之手。
在推着轮椅运动员前行时,千万不能东张西望,而要密切注意道路的状况。如果有障碍物,一定要减速并让轮椅的两个小轮先绕过障碍物,否则会使运动员受到颠簸,甚至有可能从轮椅上摔下。与这些环节相比,对志愿者来说最辛苦的还是最初的交流环节,残奥会对志愿者有严格的规定,要求他们的目光必须始终平视轮椅上的运动员,而不能站着说话,为了严格达到这一标准,迎接轮椅运动员的志愿者每天都要上百次的弯腰甚至单膝跪地。
擦地板是技术活
如果说迎接轮椅运动员有许多的细节需要注意,那么在轮椅篮球、盲人门球等比赛中担任擦地志愿者的工作似乎就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事实上,这同样是一个不轻松的技术活。
在盲人门球比赛中担任擦地志愿者的李治国告诉记者,志愿者们分成6人一组,要在30秒内擦完一块160多平方米的场地。最紧张的还是比赛期间,因为运动员的汗水太多,主裁判会随时要求志愿者上场擦地,因为不能耽搁比赛时间,这时候志愿者要提前瞄准一块汗水,迅速地冲上去擦拭完后再跑下来,一定要做到稳准快。由于擦地志愿者的人数是固定的,所有比赛时必须坐在场边,不能随意离开,就连上厕所也只有两分钟的时间,所有的行动都是跑着进行的。
站在场外听比赛
擦地志愿者的工作虽然是一个辛苦活,不过在工作闲暇之余他们仍然能有时间观看一下精彩激烈的比赛,然而有一部分志愿者却因为岗位的原因,在赛事期间由始至终只能站在近在咫尺的赛场外听比赛。
从残奥村出发到抵达比赛场地,所有运动员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运动员引导志愿者。这些志愿者的工作是引导运动员更衣、热身和进入比赛场地的全程服务。然而在伴随着运动员走入比赛场地的一刻,这些志愿者的工作就告一段落,他们必须要退出场地,在门外待命。而比赛进行得精不精彩,这些志愿者却只能通过听欢呼声和掌声的热烈程度来判断。虽然一眼比赛都看不到,但这些志愿者们恰恰是最熟悉整个场馆结构的一群人,因为他们必须时刻起到“活地图”的作用,来解答运动员的疑问。
让每个观众安静
除了场外的接待交流要注意外,残奥会的比赛同样具有很多特殊性,像许多盲人运动员参加的比赛,为了不影响运动员的正常比赛,整个比赛场馆内的声响要求最高不能超过30分贝。因此,场内观众是否安静成了比赛的关键因素,从进门到落座,提示手机静音、志愿者手举“静”字牌、志愿者之间交流读唇语,这些志愿者成了残奥会赛场上一个新鲜的工种。
“欢迎您来观看盲人门球比赛,请您在比赛前将手机关闭或静音,为运动员创造安静的比赛环境……”从进入观众安检口开始,记者就反复听到志愿者面带微笑地一遍遍提醒着入场观众。观众服务志愿者岳博告诉记者,为了不遮挡观众视线,场馆看台栏杆上摘掉了有关手机静音的提示牌,所以志愿者必须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向观众提醒注意事项。记者看到,一路听着志愿者们的提示,大多数观众开始掏出手机调成了静音状态。
除了提醒观众注意保持安静外,志愿者们同样会在沉默中尽量用肢体语言完成自己的工作。比赛中志愿者与观众交流,或是向现场记者发放比赛材料时,都会尽量靠近对方,不用嗓子发声。志愿者们之间的交流更是显得非常默契,伸出大拇指表示“好”、“明白”,指指脚则表示“小心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