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9日奥运专电(记者易凌 王镜宇)47岁的安东尼·克拉克说自己老了。这位永不服输的澳大利亚盲人柔道传奇运动员败给了最强大的对手——时间,在北京以两场失利结束了他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残奥之旅。
命运似乎没有打算让克拉克运动生涯的最后演出轻松一点。这位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冠军首场比赛就遇上“老冤家”——雅典残奥会该项目亚军俄罗斯人奥列格·克列楚尔。雅典的噩梦再次重演,克列楚尔以一本晋级,而克拉克不得不进入复活赛——那是他获得奖牌的最后机会。
然而在同年龄上只能做他儿子的西班牙小将阿韦尔·巴斯克斯的较量中,克拉克明显力不从心。他的进攻往往无功而返,虽然屡次将19岁的对手掀翻在地,而年轻力壮的巴斯克斯总能设法摆脱压制。五分钟比赛结束,他一分未得,西班牙人成功晋级。克拉克双手扶膝,俯身喘气,而一旁巴斯克斯高举双手,尖叫着欢庆胜利。
混合采访区,穿着白色柔道服的克拉克扶着教练的肩膀慢慢走来,汗水顺着齐肩的卷发,花白的胡子不断落下。然而在他写满疲倦的脸上看不到失望。
抬手用衣袖擦了一把汗涔涔的脸庞,这位本届残奥会盲人柔道项目最年长的参赛运动员一边笑着一边喘着气说:“我原本期待更美好的结局,但是那样就像太像小说或电影了。这是自然选择,老家伙们注定要被年轻人打败。对我而言,完成比赛就是最大的快乐。而像巴斯克斯这样的小伙子们一定前途无量,我希望他们在比赛中一定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受伤。”
也许,克拉克在这些晚辈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那个家住南澳大利亚阿德莱德那个顽皮好动的少年,在一次车祸中永失光明,然而他没有自暴自弃,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始学习柔道。从1980年初次站上榻榻米到1992年首次亮相残奥,从九十年代八年排名世界第一到亚特兰大冠军加冕,再到次年获颁澳大利亚勋爵奖章。
时光荏苒,光环渐褪,至今未婚的克拉克不打算放弃他所钟爱的事业。在他的家乡,他不仅是一位知名的职业励志演说家,同时还经营一家专门培养盲人柔道运动员的俱乐部,并帮助他的学生加入健全人参加的柔道俱乐部继续训练。
他说:“我希望能在澳大利亚,甚至大洋洲推广盲人柔道。目前,我的俱乐部里有四个孩子非常不错,他们正在跟健全人柔道运动员一起训练,也许他们会参加伦敦残奥会,也许是再下一届残奥会。有人延续你的梦想那是多么美好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