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残奥健儿完成自我超越 姚娟再圆梦海燕敢打拼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13:48  海峡都市报

  超越,这是北京2008残奥会第二比赛日的主题。中国代表团的运动员们将自己的奖牌榜成绩改写成了8金10银10铜,但这不是关键所在,我们在这一天里见证了他们对自我的超越。

  昨天,中国的残奥运动员们在田径、柔道、游泳、射击四个大项上收获5金。在女子标枪F42-46级,姚娟时隔八年后再度尝到残奥会夺金的喜悦;在射击P2-SH1级女子10米气手枪比赛中,43岁的林海燕坚强地完成了反超;前日未能如愿夺金的王晓福在男子100米自由泳S8级中为自己正了名;男子标枪F35级中,雅典残奥会“三金王”郭伟以56米07的成绩夺金并打破世界纪录,延续着自己的辉煌;盲人柔道女子57公斤级决赛,19岁的王丽静用金牌当作献给老师的礼物;中国七人制足球队的运动员面对采访,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可以输球,但不能输人。”超越自我让每一名残奥运动员变得更加美丽。

 姚娟“鸟巢”再圆梦

  本报北京专电 “我太激动了,能够得到这枚金牌太难了!”昨天上午,在夺得北京残奥会女子标枪F42-46级别的冠军后,安徽姑娘姚娟感叹道。她在比赛中创造的40.51米的成绩,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也为中国残奥代表团赢得了田径项目的首枚金牌。这位八年前就登上过残奥会最高领奖台的姑娘,在四年前的雅典残奥会失利后,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才有了八年后梅开二度的辉煌。

  昨天上午的“鸟巢”,堪称姚娟的福地,第一次试投她便确保了金牌。40.29米的成绩,也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好戏还在后头,姚娟在第四次试投中,又将世界纪录提高到了40.51米,这一成绩折合成分数为1106分。世界纪录三次在姚娟的手下被改写,她以绝对的优势夺得了这枚金牌。在掷完最后一枪后,姚娟跪倒在地,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随后,她身披五星红旗,绕场一周,接受观众们雷鸣般的欢呼。

  今年24岁的姚娟已经是第三次参加残奥会了。“以前的世界纪录是我自己保持的,但是那是先前身体状况很好的时候(创造的)。这两年,包括在雅典残奥会前,我的肘关节撕脱性骨折,到现在都没有好,所以觉得拿这个(冠军)非常难。”姚娟说。四岁那一年,姚娟得了一场大病,这使得她的下肢终身残疾。在那之后的20年里,姚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姚娟说,在雅典残奥会失利后,很多人劝她退役或是改练其他项目,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

  “世界纪录是我的,(2000年悉尼残奥会的)金牌是我的,我选择不放弃。”正是这种不服输的性格,让姚娟在时隔八年后重新品尝了胜利的喜悦。

  目前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三的姚娟表示,毕业以后会从事残疾人体育方面的工作,比如带残疾人训练,或者到相关政府部门工作。

 敢打敢拼 林海燕射击摘金

  本报北京专电 领先,落后,再领先,在残奥会P2-SH1级10米女子气手枪的比赛中,10发子弹、不到半个小时,却一波三折,充满悬念。467.7环,在昨天下午结束的P2-SH1级10米女子气手枪比赛中,林海燕以4.5环的巨大优势,为中国残奥射击队射落了北京残奥会的首枚金牌。不过,对于这枚金牌的获得,年近43岁的林海燕认为“我表现得不好,但是她表现得更差”。

  由于耽误治疗留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林海燕是中国队的“神枪手”。她曾获得两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金牌、两届残疾人射击世锦赛金牌,在悉尼残奥会上获得银牌,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在昨天的资格赛中,林海燕与韩国选手文爱卿的成绩同为374环,排在前两名晋级决赛。决赛第四枪结束后,林海燕比韩国选手少了1.6环。接下来的第五枪,林海燕早早出枪,打出9.7环,文爱卿在犹豫中打出了决赛中全场最低的6.6环。最后的5枪,处于领先优势的林海燕越打越好,还打出了两个10环,最终,林海燕以467.7环、领先4.5环的巨大优势摘得金牌。

  “我今天一直不在状态,并没有发挥好,但对手打得更差。”虽然林海燕对自己的状态并不满意,但是作为教练的王黎佳却对弟子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说:“林海燕今天打得很不错,决赛和对手同分却排在前面其实不利,她也有两发子弹出现了大的失误,不过整体来看令人满意。林海燕属于敢打敢拼型的队员。”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年北京残奥会专题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