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乒联主席:改革非针对中国 一局面下乒乓恐无人关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9月08日10:42  体坛周报

  1999年,国际乒联经历了一次改朝换代,加拿大人沙拉拉接替徐寅生担任主席。在接下来的九年时间里,沙拉拉对于乒乓球比赛进行了较大的改变,比如使用大球、无遮挡发球、21分制改成11分制等等。因为这些改革方案旨在加强乒乓球比赛的竞争,这无形中削弱了中国队的优势,因此在不少国人看来,沙拉拉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

  体坛:在中国有些人觉得您是在和中国乒乓球作对,也有人认为您是为了发展这项运动。

  沙拉拉:很显然我并不是反对中国。我只是在想着对于乒乓球来说什么是最好的,对于电视转播、对于观众和媒体,什么才是最好的。乒乓球运动和十年前或者二十年前相比有了太大的不同,即便是看看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你也会觉得现在的乒乓球画面实在是漂亮得多。这在我看来,用更漂亮的方式宣传乒乓球是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要让比赛更加吸引人。

  其实任何运动只要进行规则变动,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目前最强的国家。比如你如果去改变篮球架的高度,那美国人一定会出来反对。但中国必须意识到他们在这个项目的上的压倒性统治也是在伤害它。

  体坛:但使用40毫米大球就会削弱中国的优势。

  沙拉拉:可这个提案正是来自国际乒联里的中国官员,怎么可能是反对中国呢?我们这样做,只是让观众们看比赛看得更清楚。

  对于项目规则的改进,我们要与时俱进。比如球直径从38mm增加到40mm,选手开始时抱怨这项改进,但是最后这个改进对这项运动的发展有所帮助。我们已经开始测试42mm球并且在等待结果。同时我发现并没有40mm球,它们的直径都是39mm。当然,增加1cm的网高也是一项新的可能改进。但是我们不会在选手适应新的胶水使用规则前推出这些变化。对于增高球网和增大球直径,我希望它们能够让比赛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让防守型选手重新回归赛场。我不会停止革新,直到在加拿大,德国,或者是奥地利,都会有选手在街上被人认出被要求签名和合影时,当电视台为了夺得转播权而争论时。但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球员不喜欢这些变革。

  对于2012年奥运会的项目设置,我将首先在国际乒联内部会议上讨论,然后和国际奥委会讨论。首先就是个人项目一个协会只能有2名选手参加,这样会保证中国选手不会横扫所有奖牌。另外我想保持团体比赛,因为团体比赛往往是情绪上的最高点因为这不会是中国选手内战。同时我想引入有16对选手的双打比赛,但是每个国家只能有一对选手。

  体坛:正是因此,中国人觉得您是在针对中国。

  沙拉拉:但是我让这项运动竞争更加激烈,更加好看。你知道吗,在欧洲还有很多人认为我太偏袒中国呢,因为总是把一些重要的比赛放在中国,而在中国人们觉得我太支持欧洲。但这样也不错,这至少说明我在做事情,如果关于我什么讨论都没有,那就说明乒乓球运动没有任何进步了。

  体坛:您想让乒乓球竞争更激烈,可是中国人在团体赛却几乎没有对手。

  沙拉拉:这的确是我们的大问题,无论是单打还是团体,中国都太强大了。中国有责任去改变这样的状况,我一直在和中国方面说,你们不要只是派出运动员代表其他国家比赛,而是派出更多教练把中国的训练方法带到国外,同时也要欢迎各国运动员来到中国。就好像NBA,各国运动员都会在这里效力,美国人也会把自己的教练和球员送到各国联赛里去推广篮球。

  体坛:但是中国联赛里也有过波尔等外援的身影。

  沙拉拉:这非常好,但另一个方面是教练的层面,中国人不太喜欢去和其他国家分享,可是长此下去不会再有人关注乒乓球,《体坛周报》也不会再有乒乓球的版面。因此对我们来说,柳承敏在雅典击败王皓不是一件坏事,中国人都在看这场决赛,王皓输了会激发中国人去关注接下来世界大赛,这就是一个好消息。我甚至觉得可以这样,中国可以把自己的大门打开五到十年,然后再关上好了,我希望中国方面能够帮助国际乒联,也帮助各国协会去发展推广乒乓球。

  体坛:作为一个球迷,您如何看待乒乓球在中国的普及?

  沙拉拉:太美妙了,有那么多冠军,在中国的地位就像足球对于欧洲,冰球对于加拿大。

  体坛:可以说您是中国的朋友,还是乒乓球运动的朋友?

  沙拉拉:两者都是。

  记者张力报道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2008女子乒乓球世界杯赛专题 

更多关于 郭跃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